專欄特稿

評筆 / 廻腸蕩氣《夢北京》評東方藝術團在國慶晚宴上的精彩演出

( 本報專欄作)/ 周晉安

大芝加哥地區僑界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週年,9月27日晚,芝加哥東方藝術團應“兩會”之邀請,包攬專場演出, 相當成功,值得推介。
這次的演出由該團團長鄭征和周兆禧博士任司儀, 第一個節目是中國民族服裝秀。有一首歌的大意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各式各樣鮮艷的民族服裝表現了各民族的風采,突出了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愛我中華的主旋律。
包敏的獨唱 《我愛你,中國》,唱得回腸蕩氣,十分感人。歌詞採用中國傳統詞律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一詠三嘆,字句凝練,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對祖國美麗大自然的森林、山川、田野 作了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刻畫,感人至深,使我們這些老年海外赤子老淚縱橫。
《鴻雁》是一首傳唱了300年的蒙古族民歌,它表達了蒙古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配上舞蹈,則增添了一對恩愛的鴻雁飛越浩瀚而秀麗的蒙古大草原的豪情,比翼雙飛的舞蹈動作十分清晰,形象鮮明。由潘津, 黃小倫表演。
接著,站在臺上的是為8月22日芝加哥《黃河大合唱》成功演出立下汗馬功勞的東方藝術團合唱團。他們獻唱一首抒發海外華人對祖國、對故鄉無比眷戀的“多情的土地”。作曲家施光南滿腔熱情地謳歌我們絢麗多彩的時代,感情真摯,旋律優美,具有濃鬱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感人的時代氣息,被譽為“旋律大師”和“時代歌手”,中國音樂界將他與冼星海、聶耳齊名,評價極高,說其作品“成為中國音樂史上永放光芒的藝術瑰寶。”“多情的土地”是施光南最經典的遺作,展現了施光南特有的婉柔美,歌吟此音調旋律,會受到強烈時代氣息的激發;演唱其作品,對演唱者拓展演唱技能、豐富藝術表現力、完善藝術修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他們還特地唱一首冼星海的名曲“太行山上”。這是此次演唱會弘揚主旋律的最得力的佳作。其第一部分是抒情風格而第二部分是進行曲風格,展現了國民黨十九路軍與共產黨八路軍在太行山並肩殺敵的英雄形象。這是國共合作的見證。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抗日經典歌曲,是太行山軍民響亮的戰鬥號角,是中華民族頑強不屈抗戰到底的英雄史詩,已化作民族的血脈,體現出強大無比的中華魂魄,成為鼓舞軍民奮力消滅日寇的巨大推動力。
在這個國慶佳節裡, 我們更思念我們偉大祖國的心臟北京,如同小溪仰慕江河,遊子夢繞故鄉,梁艷和東方藝術團綜藝團唱的京韻歌舞《夢北京》完美地表達了這種感情,並富有地方色彩,聽起來頗有京韻大鼓的韻味。
今年也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藝術團還獻唱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題材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再見》和歌曲《握別》。採用男聲四重唱:范衛平、張力、包敏、陳建榮,由手風琴伴奏,更能表現出優雅的斯拉夫風格(接近於俄羅斯風格),豪情滿懷地謳歌戰友的戰鬥友情,豪放而活潑,別有風味。
應景節目則是劉艷的女聲獨唱“望月“ ,用來表達誠摯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最熱鬧的節目是歌舞“節日歡歌”,4人唱歌,六七對舞者翩翩起舞,類似交誼舞,但動作更急速歡快。最後,按慣例全場合唱“歌唱祖國”。
本次採訪中蒙東方藝術團團長鄭征大力協助,筆者特此鳴謝

Categories: 專欄特稿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