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特稿

「中華文化之旅」參訪: 香港和澳門: 一國兩制, 奮勇前行! /李紅衛/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執行會長、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中)

(續上期)

五、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 簡稱澳門和統會) ( 網站: http://www.macaoppnr.com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於2004年12月1日,是由贊成中國和平統一的澳門各界人士組成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非牟利社會團體。 宗旨是: 推動和發展海峽兩岸的民間往來 , 促進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澳門和統會遵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律、法規。 主要任務是: 廣泛聯繫祖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各界人士及相關團體, 共同探討海峽兩岸關係, 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促進海峽兩岸民間在經貿、文化、教育、科技、旅遊、 體育、 藝術、 新聞出版、 學術等方面的交流和往來。
澳門和統會的現任領導是,監事長楊允中教授,會員大會主席崔世昌,會長劉藝良, 副會長有王彬成、吳在權、李沛霖、招銀英、姚鴻明、馬志毅、區金蓉、陳健英、陳錦鳴,秘書長陳健英(兼)。
我們拜訪了澳門和統會, 監事長楊允中教授、副會長區金蓉、副會長招銀英、副會長吳士芳、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健英、監事陳劍翔、執行秘書秦勵常等熱情接待了我們。
監事長楊允中教授指出,一國兩制的理論是對馬列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澳門的實踐是成功的。 澳門通過了第23條的立法,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愛國愛澳的教育。 澳門在回歸祖國前,被稱之為半個解放區,整個的群眾基礎是很好的。澳門的變化是歷史性的。 他介紹了澳門的歷史: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此停靠碼頭、進行貿易的權利。1553年,他們藉口曝曬水漬貨物,強行上岸租占,並於1557年正式在澳門定居,同年開始使用澳門名稱。
1849年後,葡萄牙殖民者相繼佔領了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
1887年12月,清政府與葡簽訂的《和好通商條約》中確認葡萄牙可長駐澳門管理。
1928年4月,中國政府通知葡萄牙終止《和好通商條約》。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國內的極右政權被推翻,新政府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是中國的領土。
1975年12月31日,葡萄牙將最後一批駐澳門軍隊撤離澳門。
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葡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葡方更定義澳門為“葡萄牙管治的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以談判解決。
198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訪問葡萄牙,與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會面交換對澳門問題的意見。
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門問題舉行首輪會談, 總共展開四輪談判。
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佈: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大於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重回祖國懷抱。
澳門人口60萬,面積30平方公里。從1999年回歸祖國至2013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15年來增幅達到4.8倍,年均 增幅達16.2%。2013年,澳門人均GDP排名為亞洲第二、世界第四。 2006年,博彩業的收益超過美國最大的賭城Las Vegas; 2013年,博彩業的收益是美國最大的賭城Las Vegas的7倍。 2009年至2013年的發展速度,在國際統計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充盈,民生投入自然水漲船高。教育財政預算,回歸那年13.2億澳門元,2013年超過60億澳門元。澳門高校回歸前只有4所,目前增加 至10所。澳門孩童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5年全部實施免費教育,開亞洲地區之先河。特區政府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回歸15年間翻了2番。初級衛生保健體系被世 衛組織尊為“太平洋地區典範”。澳門居民如今人均壽命高達84歲,排名全球第二。
在澳門理工學院建立有”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網站: http://www.ipm.edu.mo/zh/octsrc_general_information.php ), 該中心每年出版4個季刊,發表一國兩制的研究成果。 楊允中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 是教授級研究員,為 一國兩制的研究和推動做出了重大貢獻(楊允中教授, 《“一國兩制”研究》主編,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前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長期跟進“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著有《“一國兩制”與現 代憲法學》、《澳門與澳門基本法》、《澳門基本法釋要》、《“一國兩制”:實踐在澳門》、《論正確實踐“一國兩制”》、《論“一國兩制”澳門實踐模式》、 《我的“一國兩制”觀》等多部理論專著,《澳門百科全書》、《“一國兩制”百科大辭典》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常用法律全書》主編,發表相關學術論文逾400 篇 )。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是澳門發展的重大機遇。澳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將加強與世界十幾個葡語國家的貿易和交流,建好海上絲綢之路。
副會長區金蓉是澳門現任特首崔世安的老師,特別介紹了澳門大力推行愛國愛澳、推廣中華文化的教育。這是澳門人民與大陸人民心連心、澳門社會全面穩定的有力保證。
他們對我們關心的問題,一一給予解答。 我們就瞭解的臺灣情況進行了交流。
六、 認識和感想
1. 香港
香港,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其中香港島是全港的發展核心;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面積為1104 平方公里。 西元前214年,香港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
1841年1月26日, 查理•義律佔領香港島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條約》,清朝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18日, 《北京條約》,割讓九龍給英國
1898年7月1日,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給英國
1941年12月25日—1945年8月15日(三年零八個月), 香港被日本佔領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于1972年3月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指出香港、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佔領的中國領 土,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不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該委員會隨即作出決議,並經1972年11月第27屆聯大批准,將香港、 澳門從聯合國有關殖民地名單上刪除。 20世紀80年代初,解決香港問題開始提上議程。在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我國政府從1982年9月開始就解決香港問題與英國政府進行談 判。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0年4月4日,全國人大七屆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 行政區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中國,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在2014年約有724萬人口,其中絕大部分為華人,外籍人士占 8%。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50人
粗略出生率(每千人): 8.6人
華人占人口比例:91%
其他國籍人士主要為:
菲律賓人(共168850人)
印尼人(共165170人)
印度人(共28920人)。
香港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
法定貨幣:港元
本地生產總值:21,446億港元(2014年)
人均本地生產總值:310,113港元(2014年)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3.7%(2014年)
勞動人口:388.6萬(2014年)
香港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商品、資金進出自由。香港已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之一。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占 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近年一直保持在92%左右。在服務業中,以金融業、房地產業和貿易比重最大,大約占本地生產總值的65%左右。香港實行低稅制,個人薪 俸稅超過免稅額後按不同比例計算,最高不超過17%。企業利得稅的稅率為16.5%。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世界主要銀行中心之一。截至2012年底,香港有認可機構 200家,其中持牌銀行155家。世界前100家大銀行(包括香港本地銀行)中有80多家在港營業。2012年底,香港銀行總資產為14.86萬億港元。 香港股市是世界上較有影響的股票市場。2012年底,在香港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達1547家,股票總市值達21.9萬億港元。香港是世界上第6大外匯市 場,每天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2010年日均成交量近2376億美元。香港現有3家銀行發行港元鈔票,分別是中國銀行(香港)、滙豐銀行和渣 打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從1994年5月1日開始成為香港的發鈔銀行。香港從1983年10月17日起,實行港元與美元掛鉤的聯繫匯率制度,港元匯率在 1美元兌換7.75~7.85港元之間浮動。
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
目前香港是世界第10大貿易體。2012年香港進出口貿易總額為73465億港元,其中,出口34343億港元,進口39122億港元。
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2012年共處理2313萬個標準箱,集裝箱處理量居世界第3位;截至2012年8月底,註冊船舶總噸位超過 7800萬噸。香港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2012年處理的貨物總量為400萬噸,航空客運量為 5650萬人次。
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歷來態度(根據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研究部原部長曹二寶的講話【1】):
(1) 中國共產黨是近現代中國各黨派在實踐上最早、最深刻、也最成功地處理了香港地區的特殊性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對香港在國家全域中的特殊認識,形成於土地革命 時期,成熟於抗戰時期。1946年,毛澤東曾面對西方記者回答當時中共對香港的態度,第一,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第二,中國這麼大都管不好,不急於收回 香港這個“小地方”,第三,以後同過協商收回香港。
(2) 抗戰第一階段,八路軍在港辦事處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幫助宋慶齡的保衛中國大同盟產生。第二階段,香港是中國共產黨爭取國際援助的主要管道。當時的港九縱 隊還為盟軍抗擊日本提供重要情報,英軍非常肯定港九縱隊的貢獻。抗戰第三階段,毛澤東決定不提出立即歸還香港的要求,命令港九縱隊撤出香港,同時同意在香 港設立新華社香港分社,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政策發生改變。
(3) 新華社香港分社是現在中聯辦的前身。以上歷史說明,中國共產黨非常清晰香港的作用,與英國的合作也是有基礎的。同時,香港在解放初期成為文化人士集中的地 方,現在的八大民主黨派中的六大黨派的總部當時均設在香港。共產黨的一個決策兩個部署非常有謀略,用全域觀清楚瞭解當時香港的特殊性,並展開長期部署。
(4) 根據時任總理周恩來解釋,“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針,即不要等待想香港的解放,要按照英國繼續統治香港來佈置工作。中國內地曾主動具體措施關懷香港同 胞,如東江水利樞紐工程、菜籃子工程、三趟車工程,大陸也主張把香港作為外匯基地。“一國兩制”指的是收回、管理、建設香港。 這兩個方針都屬於頂層設計,區別是前提和重點不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前提是不收回香港,“一國兩制”方針前提是收回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重點在利用,“一國兩制”重點在管理。二者也擁有共同點,都是求大同,存大異,具有國際視野和全域觀念,是大的戰略,都以香港不能成為顛覆中央人民政府 基地作為底線思維。
2. 一國兩制 關於國家的結構模式, 兩岸與澳台關係學會理事長朱顯龍教授指出 【2】,
A. 聯邦制
聯邦制是指一些國家或政治經濟實體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等目的組合成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國家,而成員國保留各自的形態和一些權力,只是把涉及主權、防衛等方 面的權力“讓渡”給聯邦政府行使。即聯邦制國家保留了相當程度的地方權威,同時也允許中央政府擁有足夠的權力來管理整個國家。聯邦政府與各成員國政府之間 的權力劃分由一部成文憲法明文規定,“剩餘權力”歸各成員或者人民保留。按照這種理解,聯邦政治體制的權力散佈於各個獨立又相互作用的政治中心;獨立與依 存、競爭和合作,構成了聯邦制內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係的特色。
聯邦制的主要特徵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1) 聯邦有統一的憲法,有最高的國家立法機關、最高的國家行政機關和最高的國家司法機關來管理全國的共同事務;同時,各成員國還有各自的憲法、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法律制度。
(2) 聯邦的權力來自于各成員單位的授予,亦即中央的權力來自於地方的讓渡;但被授予和讓渡的聯邦地位高於各成員單位。
(續下期)

注明:
本文章只代表作者的觀點

Categories: 專欄特稿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