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最近在世界各地一降、二降、三降、四降、五降……已降落到令人難以相信的地步,在人類歷史中不斷浮沈的石油產業,如今陷入了低谷,不,應該還不是谷底,到現在似乎還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這已經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最低潮期,到底還要降落到何時呢?這的確是一個令市井小民與駕駛人非常感到興趣的問題!
根據美國能源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的統計,現在美國油價依然還在下降之中,據「美國汽車協會」( 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 簡稱 AAA)的統計,在目前美國的平均汽油費(無鉛汽油)每加侖為一點八五元, 在去年的此時,每加侖為二點零四元,在五年前每加侖為三點六七元,二零零八年的時候曾經飆漲到每加侖為四點三五元,如今想來真是不可思議!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AAA的油價上下起伏圖表可以看出來,油價的曲線圖一直往下掉,這也反映出市場上所存在的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正當愈來愈多的駕駛人在購買汽車時基於節省燃料費而考慮購買能源替代汽車(alternative-energy vehicle)之際,大家原本不再信賴的汽油價卻下降了,美國能源部多年來積極鼓勵中小企業從事能源節省的開發與研製,目的在於推動研發出節省能源(energy-saving)的新產品,以替代石油之不足,「電動車」(electric cars)的廣泛開發使用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特斯拉(Tesla)這幾年來在科技新貴穆斯克(Elon Musk)強力領導之下聚精會神的研發,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如何廣設「充電站」(charging stations)以及延長「電動車」行車的時間,並防止斷電與停電等技術問題都是他在積極改善中的,一旦「電動車」成為普遍通行的交通工具,汽油價更將慘不忍睹,這是可以預期的到的。
現在許多公司不再盈利,大約三分之二的探鑽停了下來,開發和生產的投資也大幅削減;約有二十五萬名石油工人失業,鑽油及生產裝備的製造更是一落千丈,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源頭在於油價驟跌,從2014年6月到現在,一桶油的價格跌幅超過百分之六十;14年油價也有幾次小幅反彈,但15年時它已經降到了2004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幾乎回到了和過去十年差不多的價格。去年5月28日至8月28日,美國油價的標準值WTI原油價格暴跌26.7%,僅在八月就狂跌了10%;按國際標準的Brent原油價格來看,這三個月也跌了25.8%,八月跌幅仍然高達10%。到今年1月16日時,一桶油的價格差不多只要三十美元——要恢復到曾經的九十、一百美元一桶,估計還需要很多年了。
當然,油價暴跌是因為國際石油市場上普遍的供大於求現象。過去幾年,美國的國內石油產量近乎翻番,不再需要過多的進口石油。沙地阿拉伯、尼日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石油大國只好瘋狂地搶佔亞洲市場,競爭手段就是降低油價。此外,國際上加拿大和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長,就連經濟有問題的俄羅斯也能自給自足,世界油產量從1996年的每天六千三百萬桶,發展到了每天超過八千萬桶。
從需求來看,歐盟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並不大,再者節能交通工具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國際市場對石油的需求增長完全追不上石油的產量增長速度。
原油價格下跌,汽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也隨之下降。對低收入群體而言,本來燃料消費就佔他們日常開支的重要部分,所以油價下跌可以幫他們省下不少錢。但對靠石油掙錢的國家和公司來說,油價大幅下跌則是大難臨頭,在全球範圍里,委內瑞拉、伊朗、厄瓜多爾、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和政治都因此受到不小打擊,海灣地區的國家受影響後也減少了在全球的投資,並取消了對一些國家的援助。就美國而言,阿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德州、俄克拉荷馬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正面臨經濟挑戰,雪佛龍(Chevron)、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以及BP等石油大廠通通宣佈將降薪保本,更不要提被迫倒閉和破產的石油小公司們了,在北美洲目前大約已有四十家石油小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預計,沙烏地阿拉伯和它的海灣同盟國今年會因油價下跌損失三千億收入,因應於油價驟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如果再不採取手段來穩定供大於求的國際市場的話,因油價而帶來的世界紛爭恐怕將永不休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