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 鋒/採訪報導)
2月2日上午華諮處松年中心在華埠圖書館隆重舉辦迎春雅集。松年中心主席鄧衍輝致詞說,值此中國春節前夕,松年中心舉辦迎春雅集,目的是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答謝中外友人對松年中心的支持和厚愛。我們請芝加哥書法家歐陽漢臣、黃仲楫、彭元貞、倪廣冸、譚超平、王祖富、司徒仲平、李傳德當場揮毫寫春聯和斗方,擬在3小時內寫春聯50對,橫批80張,中斗方12張,小斗方12張。福祿壽斗方32張義贈中外友人和前來參觀的華埠父老鄉親,希望大家能喜歡。此外,李傳德正在畫紙盤畫,也是免費贈送。松年中心工藝美術班林蓮蓮、胡儀君、劉錦彩、紀宜翠、王亞力、李珍榮、李順蓉則提供展品,將她們精心創作的精彩的工藝品拿出來展覽。讓我們向書法家和工藝美術家表示感謝。
展覽的美術作品主要是松年中心第一任書畫班老師已故畫家張健安的臨摹精品“清明上河圖”。張夫人周池香支持松年中心辦迎春雅集,首次將珍藏的精品拿出來展覽。“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汴京(今開封)清明時節汴河兩岸風光,以全景式的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了12世紀汴京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此風俗畫是畫家張擇端於1111年或稍後所繪製,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長卷分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是對北宋社會經濟繁榮的讚歌。據統計,畫中有815人,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隻,房屋樓閣30多棟,繁而不亂,歎為觀止,乃稀世珍寶的經典作品,是原創性與獨特性闡釋的結合,凸顯出畫家豐厚的文化積澱和人性內涵。我非常欣賞張健安此臨摹精品,希望以後能再次展覽。
展覽的書法作品是黃仲楫抄錄的清朝朱子柏廬治家家訓,充滿朱子治家格言和人生感悟,很值得細讀。黃仲楫的隸書純熟老到,體現出字形扁平的特點,蠶頭燕尾。如龜如鱉,形象優美,用筆方(楷書)圓(篆書)結合,較活潑靈巧,綜合了篆書、楷書用筆的優點。我也喜歡黃仲楫的草書,可惜因受場地限制,未能拿出來展覽。
林蓮蓮的三幅布貼堆繡畫頗具特色,具有民間年畫的年味,鮮艷奪目,招人喜歡。所畫兒童,乖巧機靈,人見人愛。胡儀君用絲線製成的“絲帶繡”構圖巧妙,精雕細刻,立體感很強,用色強烈大膽,堪稱佳作。西洋著名畫家梵古的畫裡如火焰般晃動的筆觸和色塊,正是其熾熱的內心在燃燒和迸發。我看胡儀君的作品有點像梵古的西洋靜物畫而不像國畫。這也很正常。
由於下雨,天氣不好,參觀的觀眾不算多,值得讚揚的是松年中心92歲的老會員黃超蓮帶著外州會員高月萍前來參觀。除書法班和工藝美術班的學員出席外,出席的還有松年中心的主任徐婕雯、副主席黃賜群、顧問趙奕洋等等領導。同源會會長趙奕洋還請黃仲楫寫一對他創作的對聯:“同源同聚歡喜地,共富共榮出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