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程
有一天,我在芝加哥西南郊的天利鎮辦事,下午四點多路過一家龍宮中餐館就進去看看。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招呼我,我說我不是來吃飯的,衹是進來看看。他很熱情地叫我先坐下,等一下與我聊聊。我看見牆上掛了很多照片,以為有甚麼政要、球星、歌手曾在這裡用過餐的留影,再看清楚,原來是這個老闆自己參加過甚麼活動的照片,我想大概是他的孩子參加比賽得獎,他去捧場吧。
他忙完正在做的事情後,拿一壺茶坐下來與我聊。他一開口就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找世界日報記者來報導一下。我一聽有點犯難了,心想,你這餐館離華人社區很遠,世界日報替你做了宣傳,也不會有幾個老中來光顧的。他看出我的疑慮,說不是替他的餐館做宣傳,而是他有自己的經驗、心得和理念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其他華人有所啟發,起到鼓勵作用。他可以做到,其他華人也可做到。我一聽既興奮又迷茫。
他指著牆上的照片和架上的比賽獎品,說希望更多的華人知道,衹要我們有決心和努力,就會有出息和成就。接著他拿了一份最近當地報紙給我看,報導他打保齡球的成績和他著手組織一次保齡球大賽的計劃,這就更加令我好奇了。這時客人陸續進來了,他要忙於招呼,我說我明天午餐後再來,我們可以好好聊聊。
次天午後,我再來“採訪”他。他叫杜錫文,十四歲時從廣東鄉下隨父母移民來到芝加哥唐人街。他已超齡不能進小學,被塞進中學,但他在鄉下未學過ABC,根本不可能應付全英文的中學課程,不久就綴學了,在唐人街的環球餐館打雜。那時餐館老闆梅子健先生對他不錯,有時打烊後帶他去打保齡球,從此他就迷上了。如果不是老闆替他付費,他絕對是玩不起的。所以至今他仍念念不忘這位早已去世的梅先生。
離開環球餐館後,他做了很多苦工,餐館送外賣,替食品公司打雜送貨等等。他再也沒機會去玩保齡球了,但他一直心想,遲早一定會有機會再玩,而且要玩得很出色。
在20歲時,他在貧民區開了一家小外賣,幾年後,他將那餐館結束,再去打工。在1992年他在天利鎮開了一個外賣。那時天利鎮還屬於比較偏遠的地方,鎮邊到處都是仍未開發的農田。我問,你為甚麼會在這裡開呢?他說,他替食品公司送貨時,就感覺到這個地方交通方便,有潛力。後來越來越多的做普通工作的人搬進天利以及附近的市鎮社區,驗證了他的判斷不錯。他後來兩次擴充,從一個小外賣發展成現在佔2 .5 個鋪面的堂食餐館。
隨著生意的擴展和穩定下來,多年來自己要玩保齡球的夙願又強烈地推動著他,他終於在8年前再次拿起放下了差不多20年的保齡球,每週去玩幾次,越玩越精,到處參加地區性的比賽,有時開車兩個小時去威斯康新州的米瓦基市,甚至遠達400英里的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市,得了無數的獎牌。他說,他最近晉昇進入“專業保齡五十協會”。
“甚麼?五十協會?” 我問。
他解釋說,成員有兩個條件,一是要贏得很多比賽,才有專業資格﹔另一是要五十歲。
“五十歲?你有五十歲?我還以為你衹四十三、四歲哩!”頓時我知道我碰上一個樂觀有為的人。
進入五十協會後,他就有機會與更多更遠的高手交流。他說保齡球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可以大眾化,可惜近年來式微,死氣沉沉,沒有像網球和高爾夫球那樣受到追捧,他要做一番大事,振興這項運動,所以他正在籌備一個大賽,將全美高手引來天利鎮比賽,已獲得鎮府和當地商界的支持。他也希望更多的華人知道和參與這項運動,可以少打麻將,不去賭場,不沉迷於電子遊戲。
他要組織大型的比賽,自然要與洋人打交道,需要英文能力遠遠超出餐館英文。他當年沒能夠繼續學業,十多歲就要出來社會打混,最多衹能參加中華會館之類的社區補習班,意思意思,但他中文的簡體、繁體都會,看英文和與洋人溝通也沒問題,我問他是怎樣來的?他說是自學的。
很多人移民美國後,衹是上班掙錢,下班看錄影帶,很無聊,豪無生氣,渾渾噩噩過日子,到頭來一事無成,唯有怨天怨命怨別人。但他卻經常一邊走路一邊用耳機聽<自學英文900 句>,開車就播放音帶,每天都聽幾個小時,每天都看報紙雜誌。看中文報紙後,他喜歡抄一篇,有時抄兩篇,這樣他記得內容,也提昇了他的中文能力。日子有功,想不到中文初中未唸完、ABC不識幾個的失學鄉下男孩,今天竟然成了要做大事的人!
我問他,上學不多,誰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他說他小時候喜歡聽祖母講故事。那時大家很窮,吃不飽,但祖母說,困難始終會過去的,不要放棄。他父親是一農民,沒多少文化,對他說話很直接,不兜圈子,告訴他不要騙人,任何東西都要付出代價才是自己的,要用自己的頭腦、知識、能力。自己不爭取,沒有人會幫你,天上不會掉下好運給你。要堅持,成功機會才大,然而太多人太早放棄。
他經常在咖啡店聽老人講經歷。大多數的人聽聽就算了,但他聽進去放在心中腦裡,幫助自己一路走過來。他說浪有大有小,路有很多彎曲,因為他從那麼多人學了不少道理,總算走過來了。他也想讓更多華人能走出自己的路來。
有一點很突出的是,他不但努力而且堅持,從不放棄。沒機會上學,就自學,堅持每天都學。多年沒機會玩保齡球,但他並沒有放棄,而且下決心一定要打得出色。幾年前,他與人合夥做新生意,雙方合作出了問題,加上金融風暴打擊,損失巨大,幾乎連這家根據地龍宮餐館都保不住,但他堅持,不放棄,終於扭轉了局面。他說,很多人跌下坡後就爬不上來,但他知道自己想做甚麼,要做甚麼,並且真的去做,認真地做。自己不靠時機、運氣,衹憑信念,靠自己奮鬥和恆心。他說,你不用心,就不會成功。
我留意到,這家餐館雖然已有20多年,但沒有很多餐館經營多年後的頹廢衰退的跡像,廁所好像剛裝修好仍未啟用那樣,明潔乾淨,沒有大多數廁所通有的穢氣黴氣,也沒有除臭劑的化學味。一家餐館,從廁所就可以反映出其主人或管理人是否認真。
我問他怎樣將餐館管理得好?他說,他與太太都曾在餐館打過工,自己做好了,形成模範,才能教人,才能影響、帶動員工認真做事。不要帶著苦臉來招呼客人,要讓客人感到很好的氣氛。他說他用心不以利來經營,客人來吃飯,就好像在家一樣,十分融合,所以客人十分尊重他。他對食物的要求也很認真,要保持質量,用料新鮮,要過得自己過得別人。年初水管破裂,餐館給水淹了幾寸深。換地毯衹一、兩萬元,但他花了四、五萬元換成瓷磚。他不惜工本投資裝修,難怪沒有經歷了20多年磨損、衰退的感覺。
說到他太太曹秀玲,怎樣認識的?當年在環球打雜的時候,他太太仍是一個小女孩,因經常隨家人到哪裡吃飯而認識的。這是另一類的青梅竹馬的緣份。因為有了伴侶的支持,所以他這餐館長期來生意都很不錯,他才可以經常去參加保齡球的活動,還要組織全國性的比賽。他說,家和萬事興。他的兄弟姐妹也做生意,大家團結互助,都做得很不錯。幾年前,他弟弟改行,在希臘區開了兩家餐館,開到淩晨甚至通宵。他經常在龍宮打烊後趕去那邊幫忙管理,讓弟弟的業務蒸蒸日上。他很感謝平淡的祖母和父母辛苦的撫養和純樸的影響,引領他和兄弟姐妹踏實地做人做事。不久前,媽媽71歲生日,在芝加哥的20多個子孫聚集一堂,感謝老人家的撫養帶領。老人家看到大家團結,有出息,十分開心。
路邊社記者 張一程
312-808-1020
wiseachang@yahoo.com
Categories: 專欄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