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特稿

張一程 保險信箱 壽險ON SALE怎麼回事﹖ –人格貶值也﹗–

作者:張一程

問﹕有一位保險代理人叫我向他買人壽保險﹐他說他的公司很好﹐最近ON SALE (大減價)﹐第一個月可以免交保險費。請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答﹕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這代理人以回傭(扣)來拉生意﹐自己暗中替客戶墊出第一個月的保險費。保險回傭對客戶﹑對代理人﹑對保險公司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沒有好處﹐美國幾乎所有的州都禁止回傭。有個別的州允許有條件有限制地回傭,例如,要回傭,就要對所有客戶都回傭,一視同仁,不能分別對待﹔另外,客戶收到回傭,要當作收入報稅!結果回傭就不實際了。他會暗中做非法勾當,你能信任他嗎?(註:我另有專文解釋、探討為何不准回傭)
除了回傭之外﹐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代理人利用保險費有靈活性的人壽保險(Universal Life)作假的折扣。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收到保險費後﹐扣除一部分作為賠償和管理費用﹐餘下的用作儲蓄或投資。交付的保險費較多﹔儲蓄﹑投資的成分就較多﹔付的保險費少﹐保單內的累積也少。例如每個月管理和賠償開支需要三十元﹐全年 $360,每個月付一百元保費﹐每個月就有七十元可作儲蓄或投資﹐一年交$1,200就有 $840作儲蓄或投資。但代理人說第一個月免交保險費﹐這樣一年就衹交了 $1,100﹐但賠償和管理開支仍然是仍是$360﹐全年衹有 $740用作儲蓄或投資﹐客戶的實際開支仍是 $360。所以﹐客戶並沒有得到甜頭﹐反而少了一百元作免(延)稅累積的機會,衹不過在心理上以為省了一個月的保險費。有些代理人不能正正當當地做好保險﹐衹能耍些鬼計去拉生意﹐多可憐。
順便一提,所謂便宜的人壽保險,並不真的便宜,價值不同,細節不一樣,效果、結局有異。用上述例子,另一份保單每月衹交 $90的話,全年就少了 $120作儲蓄或投資,一分錢一分貨。
有一種情形﹐客戶真的可以省下一個月的保險費﹐但這種情形與你所說的情況無關。它是這樣的﹕客戶首先買一份衹有保障功能但沒有儲蓄或投資成份、基本的純壽險(Term Life﹐又稱作定期壽險)。一、兩年之後﹐想轉為儲蓄性或投資性的長期保險﹐有些保險公司就會將過去一年所交的基本保險的保險費的一部份撥作儲蓄性或投資性保險的第一個月保險費。保險公司可以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投保人已交了一年以上的保險費﹐而平安無事度過了。保險公司為了鼓勵投保人參加長期性但保費較高有儲蓄或投資成份的保險﹐以小錢引大錢。這是合法正常的情況﹐與代理人非法回傭一個月的情形完全不同﹐更不是大減價,猶如有人先將房子租下,稍後想買下來,原房東將過去收到的租金的一部份從房價中扣除,小小的讓步,雙方皆歡喜。
一個人買人壽保險的因素主要是愛心、責任、需要和好處,再加上要考慮代理人、保險公司和保險計劃是否可靠、可信、實際和有甚麼效果。千萬不能因“便宜”、“可佔便宜”而買﹔否則,將是自我的貶值。

(本文內容和觀點與任何保險公司和報社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張一程 312-808-1020 )

Categories: 專欄特稿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