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哀憂L (指數)壽險,推銷者說,或讓購買者以為,這是最先進、最神奇的壽險產品,不但引誘不少人參加,而且瘋狂地以不實的資訊和欺騙手段,將大量保險客戶原有可靠的、或不太差的壽險保單搞掉,轉換過去。下面是普遍情況的真相,破折號前面的內容是推銷者所說、所為,或購買者所理解、以為的﹔後面的是實情、真相和評論 :
△“這保險保終生 ” ━━ 早死沒問題﹔但絕大多數衹保證20年或20多年有效。保單密密麻麻的文字亦說,即使客戶繼續付進所定下的保險費,保單亦可能失效。
▽ “衹付XX年就不需供了” ━━ 假的。不但付了這麼多年後還要再供,而且即使再供下去,也不保證保單仍有效(見上面第一條)
▼ “將來可以取回 $XXX , XXX ” ━━ 假的。保單小字說,保險公司不斷扣開銷,和決定口多少,而且隨著年紀增大,扣得更多。若稍長命,保單賬戶可能給扣得七零八落,甚至最終被掏空而失效。近來連續數件有關一些保险公司欺侮客戶,亂扣錢的官司和新聞,可引為鑑,切勿天真和貪心。
▲ “股市上昇你賺錢” ━━ 即使股市賺大錢,由於複雜的計算方法,你可能衹得到可憐的一點點﹔更有甚者,無論如何計算,保險公司有權將分給你的利息壓得很低。從過去20多年保險業的演變,尤其近來斷續暴露出來的情況表明,不明理、不明智的客戶,天真存幻想,有僥倖心或貪心,遲早將吃大虧。
◇ “股市下跌你不虧 (保本)”━━ 但因為你的保險賬戶仍被不斷地扣去開銷,所以保證你會虧掉才是真的,也所以保單不保證保到老。說保本實質上是騙人的。
◆ “股市漲了 20%,你可得到9%(甚至13%)” 之類的說法 ━━ 實情是即使股市大漲,保險公司可以衹給你3% 或更低的利息。先用高利引你進來,然後再關起門來扒皮。保單內有各種機制,讓保險公司在日後有權啟動運用,榨壓客戶,以利保險公司的股東。例如得利上限(CAP),分利比例(Participation Rate)和得利減除額(Spread)等等,絕大多數客戶不知情,或不明白其意思和後果。(有關解釋和探討,因篇幅有限,此略)
◎ “過去幾十年股市平均每年增值8%-10% ” ━━ 實情是 ①過去增值多少不等於將來也如此﹔②股市指數增值包括分紅,但指數壽險不包括進去,何況保險公司在偷斤短兩之後,還可再扣下一部份才交給顧客﹔③平均數本身不騙人,但不當的、誤導性的應用,尤其這種保險的設計和運作,卻是愚人騙人(猶如平均氣溫65° F說是很舒服,但高溫95° F時可熱死人,低溫-20 F可凍死人)。
○ “假設每年增值6.8%(或其他神奇數字)很可靠 ”━━ 如果那麼可靠,天下將很少窮人,銀行或貸款公司也不會借幾十萬元給人買房子而衹賺4%上下的利息,而且要等15年、30年才能全部收回來。但那些高利數字卻可引來無知、貪心的人上鉤。
● “投資於500 家大公司,很安全” 云云 ━━ 假的!推銷者醜惡的誤導,購買者美麗的誤會。
☆ “這是最時髦的壽險產品” 、“這保險比你現在的保險好,你現有的已過時了” 之類━━ 有些壽險產品歷史悠久,經得起百年的考驗,包括多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危機。如果買保險好像買衣服那樣,衹用一陣子就扔掉,買時髦的也可以,但要知道,短命不錯,然而長命大多保不下去;中途退出,損失慘重。買保險,就圖包裝時髦但不在乎骨子裡不可靠嗎?
★ “你將現有的保險轉過來,有很多好處(諸如不用再供了,保額可增值大很多,將來可取回更多的錢,。。。。。。” ━━ 騙人的鬼話,無知、貪心、沒腦、沒情、沒義的人最中聽,也最易上當。將來發現上當(早死的沒將來),才知遭两重損失,一是原單退保的損失,二是新單問題遲早会暴出的更大損失。
□ “這是大公司 / 這公司是A級評分的公司” ━━ 大公司不等於好公司,有問題的大公司更糟糕 ;況且很多衹是大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保險公司的財務評分和理賠能力的A 級評分,在整個評分制度中,是也也烏的。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有些公司幾乎熬不過關,且金融風暴已過了多年,美國經濟已復甦,但那些公司的財務評級仍未有起色。究竟誰保誰?!
⊕ “很多人都買這種保險 / 這公司發展得很快”━━ 很多人買這種保險不等於這種保險好 (美國每周賣出數億漢堡,好吃嗎?) ﹔ 更重要的問題是那麼多人買這種保險,這公司發展這麼快,有多少是正正當當賣出去的?有多少人知道內情、實質,明白買了甚麼?將來有多少人会發現上當而後悔?
■ “某某公司沒有這種保險(言下之意是他們比某些公司更棒)”━━ 有很多財務優良、理賠能力強、管理嚴謹、作風正派和信用好的公司,不屑參與,不願設計、推出這種欺騙性非常嚴重的產品來坑害客戶。雖然不少公司急功近利滿足股东眼前利益;幸有公司為客户长期利益而堅守公平待客原則和負責任作风。
哀憂L 產生的背景: 90年代利率下降,但股市不斷上揚,很多保險公司乘機推出投資於股市的浮動壽險(VUL, Variable Universal Life),可以合法地假設每年可以不斷地賺10% – 12%,大量吸引貪心、貪便宜的買家。進入2000年,股市大跌,再吹牛說投資股市可以賺大錢沒有人相信了,而且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發覺他們當年輕信吹牛買的VUL 會出現問題,保單賬戶將虧空,保單將失效。於是更具欺騙性的哀憂L 應運而生(應VUL客戶的噩運和為哀憂 L客戶帶來噩運),再加上大多數保險公司不再培訓和嚴格管理旗下代理人, 依靠游兵散勇和兼職傳銷拉生意, 運用欺騙性最重的哀憂L最易得手, 於是再次掀起將客戶原有可靠的保險轉換成哀憂L的犯罪浪潮*。可以預料,不久將有大批哀憂L 客戶像VUL客户那样後悔莫及。
當然,有一部份哀憂 L 推銷者沒心騙人,但因他們受到有關公司及推銷機構的誤導,受其不良公司文化、作風的影響,自己矇查查,結果是好人做壞事,傷害了客戶而不自知。要知道,這些游兵散勇和兼職傳銷,在編制上不是保險公司的人,將來客戶的受益人,尤其在美國土生土長吃漢堡喝牛奶長大的ABC,不一定像父輩那樣易騙好欺負,興師問罪告推銷者,保險公司可能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那時,客戶將去找誰“討個公道”?被告的推銷者又如何替自己辯護?為賺幾個錢,值得為虎作倀嗎?!
華人由於英文能力較低,不懂保險、理財,法制觀念差,專業精神弱,哀憂L 在華人社區為害最為嚴重。然而,政府監管不力,主流媒體不理,因此華人社區更易受蝗虫般的肆虐。必須指出,不良業者欺侮同胞固然可惡,但喜歡被騙的客戶本身也有責任。智言說,人家騙你是人家的錯,你要給人家騙是你自己的錯。
嗚呼,美國保險業(以及社會)的沉淪!哀哉,華人社區!憂心,有良知的保險和理財從業員!
*1996年1月在華盛頓舉行的以壽險業管理層為對像的研討會上,我應邀發言,揭露、分析和批判各種犧牲客戶利益的不正當的保險轉換,建議應視作犯罪,猶如縱火犯,若不制止,可將美國保險業燒毀。我堅信, 好有好報,惡有惡報。那些犧牲客戶利益、胡作非為的壽險推銷者,今天可欺侮客戶,予取予掠,他日將如何下場?!
(本文內容和觀點與任何保險公司和報社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張一程 312-808-1020 )
Categories: 專欄特稿
張一程委託答覆:Kevin,謝謝你提出一些問題。最近有人告訴我,在網上看到你提問,我很高興回答如下:
(1)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我的文章力求客觀,中肯,全面,清楚,實事求是,實話實說,對事不對人。(心中有鬼的人,被我踩到痛腳,或對號入坐,很抱歉)。好的要讚要表揚,壞的要罵要批判。大家–是指讀者,社區以及媒體成員,同行,其他專業人士等等。有很多不是與我同家公司的正派同行和競爭者,很支持讚揚我敢與揭露批評不良的東西,也有同家公司的同事不喜歡我對不良的行為和現像的批評。也有同事感謝我的批評指正,誠心改善。只有被我踩到痛腳的小丑對我放冷箭,搞小動作。我知道心中有虧的人怕我實話實說。
末完待續!
相信张一程老师会回复你的问题!文章是两年前的,估计他没看到你的问题!
据我所知,张先生的New York Life也有VUL产品,而且产品比例所占不小。如果VUL不好,您的公司为什么要销售呢?而且张先生文章言之凿凿,却全部建立在自己主观的理解上,如果能拿出事实证据,岂不是更有说服力?
再者,很多销售IUL的人自己都买了很多IUL的产品,如果不好,他们会自己买那么多?向您说的,您如此慧眼识金,请问您家有多少您自己公司的产品呢?
Regulation是有明文规定,不可以诋毁同行的。张先生虽然没指名道姓,亦没有写出IUL的全名,可是所指何处,自己心知肚明。既然您能发表出来,想必也是不怕委员会对您进行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