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根正苗紅嗎? 文:本報系總主筆/李著華

我研析NBA選秀制度已經卅多年了, 我深刻了解NBA當局舉辦Draft的精義乃在於體現一個『濟弱扶傾』的精神,以使各支NBA隊伍能夠在居於弱勢與逆境時,可以優先選上質佳材優的球員以補充戰力而不致於落後其他隊伍太遠,因此各隊不得不研究出一套精準的選秀策略,但是從NBA選秀會的歷史來研析, 我赫然的發現,選秀會很多時候不只是要”根正苗紅”,更是要碰碰運氣的!

今年的NBA選秀會已經結束,正如NBA專家在選前所達成的共識,出生於澳洲、就讀於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威力大前鋒賓‧席蒙斯(Ben Simmon)以”狀元”(First Pick)的身份被費城76人隊選走。至於”榜眼”和”探花”則是由洛杉磯湖人隊與波士頓塞爾特人隊蒂克先後選中杜克大學K教頭的愛將布蘭頓‧殷格拉姆(Brandon Ingram)與加州大學的傑萊‧布朗(Jaylen Brown)。
在今年兩輪共六十位被選中的球員之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讀完四年大學的球員與只讀完大一新生的球員都分別有18位球員被選中,而在美國本土以外出生的國際球員更高達26位,創下了NBA的選秀新記錄,NBA日益走向國際的趨勢昭然若揭。
我研析NBA選秀制度已經卅多年了, 我深刻了解NBA當局舉辦Draft的精義乃在於體現一個『濟弱扶傾』的精神,以使各支NBA隊伍能夠在居於弱勢與逆境時,可以優先選上質佳材優的球員以補充戰力而不致於落後其他隊伍太遠,換言之,站在NBA當局的立場,最好的狀況就是使各支NBA隊伍都能夠在東西兩區保持長期勢均立敵之勢以產生恐怖的平衡,如此才能吸引各地廣大球迷的觀球興趣,當然,也唯有如此,NBA才可以歷久不衰,才會有暴利可圖,不過由於選秀制度千變萬化,所以各隊不得不研究出一套精準的選秀策略!
由於當前的NBA選秀制度每年只有六十位球員有幸被選入, 所以難免有遺珠之憾,而在大學的時候叱吒風雲的球員被選中後也不見得能夠在NBA出頭,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在大學球場上所碰上的對手可能是一位未來的律師,醫生或會計師,但是到了NBA,他們的對手個個都是虎背熊腰的職業球員或是他們小時候的NBA偶像球星,所以他們一旦上了NBA球場後, 在強大對手的防守下他們還可以在球場上神氣活現發揮籃球才華嗎 ? 當然不見得 !
從NBA選秀會的歷史來研析, 我赫然的發現,選秀會很多時候不只是要”根正苗紅”,更是要碰碰運氣的!基本上,每年選秀會所有球員的排名次序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經由所有的NBA專家與球探們共同研析比較後才排列出來的『模擬名單Mock Draft次序』,然後各隊再依照選秀的先後次序來圈選, 如果有排列在前面的球員並不是他們隊伍陣容之中所急需要的,他們就有可能採用先選中,再與其他隊伍交易的方式。當然囉,各支隊伍的球探也會對某些球員情有獨鍾,而獨排眾議去選中『模擬名單Mock Draft 次序』在後面的球員!
在NBA選秀史上以第一輪前30名被選進的球員,雖然有合約的保障, 但還是有40分之一的機率在被選中後卻被刷掉而不能進入最後的陣容之中,在前5名被選中的球員中,能夠成為明星球員的比例則高達六成五以上,在第六名至第十名被選中的球員中,只有三之一成為明星球員,在第十一名以後被選中的球員中一般都變成為平庸的角色球員,至於在第二輪第31名以後被選中的球員能夠進入正規隊伍的比例又下降了很多,在今年的選秀會中,中國大陸的周琦在第二輪第34名被休士頓火箭隊選中,但是他最後能夠進入火箭隊正規隊的機率只有七成左右,而在第二輪第57名被曼菲斯灰熊隊選中的中國大陸的另一位球員王哲林能夠進入正規隊的機率更低達四成而巳,由此可見,被選上並不等於能夠進入隊伍中,很可能先被下放到CBA去”勞改”和” 教化”, 或是就直接被刷掉。
自從NBA選秀實施嚴格限制球員最低年齡須滿19歲、並且要在大學至少念完一年書後才可以進入NBA以來,絕大多數的NCAA大學傑出球員都是在大學打完一年球後就揮揮衣袖,匆匆忙忙的離開,而去參加NBA的選秀會,這就是老美口中常說到的 One and done,像今年一共有47位One and done的大一生參加選秀會,結果包括前三名在內共有18人被選中,在過去的十年中,有九成的選秀會狀元都是 One and done的大一生,只有被洛杉磯快艇隊選中的葛瑞芬(Blake Griffin)是在俄克拉荷馬大學打了兩個賽季後才選擇離開。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這十年之中共有三百名球員進入選秀第一輪,其中只有五十五人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包括三位延遲畢業的學生(redshirt),被選中的大學畢業生只佔18.3%的比例,由此可見,高年級大學生已不可能成為NBA未來選秀會的主流,雖然今年有出人意表的高年級大學生被選中,尤其是像克拉荷馬大學的布迪‧希德(Buddy Hield)、貝勒大學的陶倫•普林斯(Taurean Prince)以及密西根州立大學的丹日爾•溫倫坦(Denzel Valentine)都是超級的四年級生,但是由於年齡比大一生老了三歲,所以進入NBA後絕對不可能會佔有優勢,事實上在過去這十年中,大學畢業生能被前十名選中的非常稀缺,自從2006年以來,只有四名大學畢業生排名在前十名以內,當然排名在前三十的大學畢業生也屈指可數,其中只有一位達米•李拉德(Damian Lillard )打出了名號,其他的大學畢業生在NBA皆一事無成,這也證明了利用4年的時間在大學打球固然可以提高球技與默契,讓心智更為成熟,但是這並無助於在NBA的激烈挑戰,NBA一般球員的平均年齡只有4.8歲,年齡是罩門,大四生再怎麼也比不過大一生!
我在前面之所以說選秀會很多時候真的是要碰碰運氣,那是因為有很多的球員在NCAA大學時的實力與潛力都是一流的,但是到了NBA後竟然無法發揮出來,例如早年畢業於羅耀拉大學(Loyola)的馬汀就是NBA史上最爛的籃球狀元﹐這位芝加哥生產的籃球狀元當年在大學神勇無比﹐所以在被波特蘭拓荒人隊選為籃球狀元時﹐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但是沒有想到馬汀這小子在以狀元身份進入NBA後卻一蹋糊塗﹐幾乎交了白卷﹐所以在NBA球場上翻滾幾年後就被淘汰掉了,因此籃球狀元絕非100%的可以在NBA混出名堂來。
十八年前的邁可.歐羅瓦卡迪(Michael Olowokandi)也是一位失敗的狀元, 他在跨進NBA之後亳無施展之力。再如二00一年被華府巫師隊東主之一,並擔任籃球總裁的喬丹親自欽點的狀元布朗(Kwame Brown)在NBA也是混不出名堂來,後來布朗遊走了多支隊伍,一事無成而銷聲匿跡。當然,風水最背的莫過於波特蘭了﹐很多大學的明星球員一旦被選入這支隊伍後﹐不是受大傷﹐中止了球員生涯﹐就是打不出原來的水準﹐最惡名昭彰的就是一九八四年﹐當時該隊擁有第二名選秀權﹐可以選喬丹﹐也可以選巴克力或沈柏京﹐但是卻中意七呎中鋒山姆‧布威﹐結果布威入住波特蘭後,腳也傷﹐踝也痛﹐全身有病﹐一下子就了斷了NBA的生命﹐而2007年波特蘭選中的狀元歐頓竟又步上布威之後塵, 在受傷之後沒有了前途,唉﹗
事實上,NBA選秀會的的確確是可以改變歷史的。現在如果時光可回轉,轉回到卅二年前,如果休士頓火箭隊在與波特蘭拓荒人隊賭擲銅幣時擲輸掉的話,喬丹將會在選秀會上以第二名『榜眼』的身份被火箭隊選上;而在一九八四年NBA的正規季末,如果芝加哥公牛隊沒有策略性連連輸球而使自己的戰績退居到全聯盟倒數最爛的第三名的話,當時墊底第三的費城七十六人隊就會穩穩選上喬丹。
『火箭隊已向我表達過,如果他們擲銅幣能贏的話,他們將以第一名選秀權選歐拉諸旺(Olajuwon),如果輸的話,他們才會選我,而當時擁有第三名選秀權的費城七十六人隊教頭康明罕(Cunningham)是北卡大畢業的人,他也已向我表示,如果火箭隊選走阿金‧歐拉諸旺,他們將選我。』喬丹曾經在回憶起當年的選秀會時不禁感慨的說道:『那是擲銅幣的時代,銅幣未擲出之前我真的不能確知自己將身歸何處!』
的確如此,試想,如果當年擲銅幣的結果是相反的話,歐拉諸旺將會被波特蘭隊以狀元新秀選走,喬丹則會與火箭隊前一年選中的狀元沈樸生(Sampson)合組一個超強的『鋒衛聯盟』,那麼今天的NBA歷史必將重新改寫,火箭隊將不會有『雙塔』(Twin Towers)的歷史名詞,當然,火箭隊也不可能只在公牛隊選上的喬丹退休的那兩年裡奪得NBA總冠軍,而公牛隊如果不是在當年緊要關頭之際策略性輸球之後搶走費城七十六人隊捶手可得的空中飛人喬丹的話,今天的NBA只會有『七十六人王朝』,而不會有『公牛王朝』!
從喬丹兩度締造三連霸的史實可以證明出NBA的選秀會的的確確是對各隊伍的歷史影響至深且大,因此,彈性與機動的選秀策略就成為各支NBA球隊不得不研習的學問與功夫啦!

Categories: Featured, 李著華觀點

Tagged as: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