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社新聞

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與中美經貿合作新機遇 / 「抓住中國經濟轉型機遇」

--洪磊總領事在芝加哥中美總商會第十七屆年會演講全文

女士們、先生們:我很高興出席芝加哥中美總商會舉辦“抓住中國經濟轉型機遇”演討會,與大家分享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新態勢、新方向和中美合作新機遇的看法。

一、中國經濟發展新態勢
目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各國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趨於上升,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給各國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風險挑戰,中國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用的發展理念,利用內需空間廣、發展潛力大、迴旋餘地廣、人力資源足的優勢,保持經濟一直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並且不斷推進轉型升級,實現了經濟運行、就業、收入的總體平穩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201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增長速度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金融運行穩定,債務處於可控水準。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73.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4.1%,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又有一些積極變化。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一些前期出現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標穩定向好。其中,工業增速、企業效益、投資企穩回升,尤其是民間投資止跌回穩,社會預期得到新的改善。就業保持基本穩定。今年前9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保持了過去3年每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的勢頭。
下一步,中國既要注意保證一定的社會總需求量,也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的品質和效率,注意解決地方、企業債務較高和部分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等問題。

二、中國經濟發展新方向
(一)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中國將要在新常態下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必須依靠改革。
中國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讓所有市場主體平等參與競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公平可及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促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將繼續創新體制機制,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促進高效協調發展。
中國將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加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儘快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加快服務業有序開放,放寬製造業准入限制。
中國將繼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貿易投資營商環境。
中國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杠杆率,化解風險隱患。
(2) 繼續擴大開放
中國過去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於對外開放。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中國要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將加大放寬外商投資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同時,加快同有關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推進國內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在有序開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開放國內資本市場的同時,我們將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提高金融業國際化水準。
中國將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促進各國合理分工、提高勞動效率、擴大市場規模,給消費者帶來多樣化的商品選擇,增進人民福祉。中國未來5年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7200億美元,出境旅遊超過6億人次,這必將為世界各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中國將著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以更多開放共贏舉措彙聚更廣泛資源,推動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一系列重點專案和經濟走廊建設已經取得重要進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正在同步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開始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3) 注重產業升級
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入到關鍵階段,中國堅決推進將高耗能、高污染落後產能所佔用的資本、人力等生產資源加快轉入到新技術、新經濟領域。
從2016年開始,中國將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用3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隨著中國城市化率提高、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都將快速增長。中國用稅收等杠杆來培育壯大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範建設,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格局初具雛形。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中國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市場准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取消對社會資本設置歧視性障礙,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4) 加強科技創新
中國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經濟增長的方式已不可持續,中國發展正面臨著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任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努力實現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中國在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上實現根本性轉變。中國爭取在重大專案、重點方向率先突破,積極牽頭實施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問題,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等方面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產業和產品向產業鏈中高端躍升。
目前中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許多傳統產業重煥生機。經濟新動能呈現出增量崛起、存量啟動、品質提升的態勢,市場和社會創造力巨大。
(5) 大力實施綠色發展
中國將毫不動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謀求更佳品質效益。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中國推動綠色發展,也是為了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產能過剩問題。今後五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下降23%、15%、18%。我們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老百姓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6)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協調的區域發展將為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中國要繼續推進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打造經濟發展迴旋餘地。中國要發揮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建設長江經濟帶,既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涉及近6億人的發展新動力,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縮小東中西差距;又優化經濟結構,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中國將推動東部地區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發揮東部地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穩定器”作用。備受關注的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四大重點戰略”的大幕已拉開。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通過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鼓勵沿海地區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這些地區的發展;二是消除人口跨區域遷移的制度性障礙,促進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向經濟和人類活動承載力更大的地區轉移。
(7)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中國將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特別是將加大對困難群眾的精准幫扶力度,在2020年前實現現行標準下57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我們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讓老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大力推動公共服務等薄弱環節建設,實現國家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同步提升。在社會保障等方面有更多獲得感,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在生態環保、食品衛生等方面有更多安全感,提升生活品質。

三、中美合作新機遇
以上所述的中國經濟發展新方向、新重點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新動力,也為中美經濟合作帶來了新機遇、開闢了新道路、拓展了新邊界。我們認為今後中美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加強經貿合作。
(1) 加大先進製造業合作
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升級,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被列為中國十大戰略新興產業。
而通過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互聯網+工業”的“智慧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將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搶佔未來製造業變革的先機,實現製造業上下游合作夥伴的無界限價值鏈共用經濟。
美國尤其是中西部製造業發達,可根據中國重點發展的行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中國企業合作,開拓中國廣闊的市場。
(2) 加大節能環保合作
綠色發展是中國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今後中國更加注重單位產值中的生態效用占比,綠色概念將會成為中國經濟中的新亮點,綠色產業在中國具有巨大的投資潛力和發展空間。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的統計,“十二五”期間,中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2015年年底,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4.5萬億元人民幣(約6700億美元)。一個約年產值10萬億人民幣(1.5萬億美元)的巨大節能環保市場正在形成。
美國許多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具有先進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外美國有關節能環保的科研成果也層出不窮,新技術新方式不斷湧現。希望美國企業抓住中國機遇,大力開展與中國的綠色合作,在爭取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3) 加大醫療健康合作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老齡人口比例日益提高,中國政府更加注重全民醫療保健和養老問題,每年醫療衛生總支出大約35萬億元(5.2萬億美元),以醫療、養老等行業為代表的新型服務業蓬勃發展。
中國目前重大疾病保險在覆蓋面和保障程度上不斷完善,提高了患者的支付能力。在醫改方面,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將從規模和效益上推動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引導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流動。在養老方面,強調醫養結合,一些機構正積極研究對老年人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通過互聯網方式進行動態檢測和全程管理,從而及時有效治療,減少費用支出,降低死亡率。
這些都為美國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美國企業在醫療設備研發和製造、醫院建立和管理、社區病人的監測和救護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希望美國企業擴大與中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合作,取得雙贏的效果。
(4) 加強第三國產能合作
中國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實現包容性增長,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促進它們根據自身優勢建立相應的工業產業體系,從而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體系,分享全球經濟發展成果。
中國正利用自身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高性價比裝備產能、強大的工程建設實力和對外投資能力與這些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美國企業應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參與其中,以此擴大銷售和市場,同時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5) 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中國經濟當前一個顯著特點是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3.4萬億元人民幣(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1.4%。其中,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10萬億元人民幣(約1.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1.9%。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交易規模為 2.8 萬億人民幣(近4200億美元),同比增長49.7%。網路購物所占份額為 23%,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的滲透率首次突破 10%。2015年,中國網路購物者總數達到4.1億,線上管道的消費總額已占私人消費的15%。到2020年,私人網上消費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並占私人消費總額的24%。中國已成為交易額超過美國的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市場。網路購物也成為推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國擁有數億智慧手機用戶,其蘊藏的市場規模遠超世界其他任何一個經濟體。
面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中美企業,特別是雙方中小企業要敏銳地抓住電子商務帶來的新商機,開拓對方市場。以往各國中小企業囿於不熟悉國外市場情況、資金實力不雄厚,缺乏國際貿易管道和人才等因素而無法將自己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而電子商務的出現則可使企業低成本、高效率開拓國外市場和客戶,這為中美中小企業開闢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極大地增加了合作機遇。希望中美企業積極探索建立商品運輸、倉儲、通關和售後服務管道,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管道發展合作,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推動兩國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
(6) 促進科技創新合作
為培育和發展引領經濟發展的新產業,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生產方式轉變,提升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中國政府和企業正在各個層面開展科技創新,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目前,中國在科研成果數量和品質、科研成果轉化的機制和體制、創新創業文化和氛圍的建立培養等方面與美國相比還有差距,這就為中美科技創新合作提供了廣大空間。
中美科技創新合作一可利用美國的先進技術、中國的巨大市場將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技術運用到中國;二可將中國的風險基金和產業基金投資到美國的科技創新企業;三可利用中美兩國智力資源從事共同研究開發。這些合作會給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各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希望中美兩國相關人士能夠積極合作,建立科技創新合作資訊交流管道,發掘更多的合作機遇,極大地促進兩國的科技創新合作。
(7) 促進中國對美投資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之中。近幾年中國政府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簡政放權,便利企業對外投資,中國企業對美投資趨於活躍,以便就近服務客戶、熟悉使用者市場、學習管理經驗。
這些投資不僅是中國企業理智的商業選擇,而且對美國經濟也十分有利。不僅挽救了一些瀕臨破產的美國企業,創造了就業和稅收,還開拓了中國這個大市場。因此美方應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我們願與美方合作,充分發揮中美省州貿易投資聯合工作組機制的作用,為美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資銀行和商會等仲介機構的參與提供平臺,促進更多中國企業來美投資。
謝謝大家!
(2016年10月24日,芝加哥)

Categories: 僑社新聞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