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新都橋:
光影斑駁,攝影家的天堂
脫貧新模式:
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村民變股民
9/18的上午我們來到素有「攝影家天堂」之稱的新都橋,位於海拔達3460米高處,在通往新都橋的路上,沿線有十餘公里被稱為「攝影家走廊」,是康定縣典型的半農半牧區。新都橋不僅風景優美,更是康定縣以西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的中心,也是進入康巴藏區的交通咽喉重鎮。不遠處我們看到了一棟一棟整齊色彩鮮明的民房,進區前在碩大的圍牆上寫著三排大字:「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村民變股民』,在鄉長丁真的介紹之下,這個原本貧窮的呷巴鄉俄達門巴村莊,在政府的倡導之下,實現了脫貧致富的新模式。49套牧民住房以資產入股方式進行打造,全部改造成為特色的藏區精品別墅渡假屋,政府與藏民簽訂景區開發協議,明確公司與村集體按照8:2比例,對景區進行分紅,丁真鄉長說按照去年全村分紅35萬元,今年又將實現保底分紅85萬元,同時讓村內貧困人家的人員有優先就業權利,並提供100個服務工作機會,在這種種優惠的待遇下,該村徹底實現了:「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村民變股民』的脫貧現象,村民享受到政府的還利於民的政策。
當大巴繼續往下一個地點開去的同時,我向車窗望去,一棟一棟高聳的大樓促立在山腳下,緊偎著山傍一點小塊平地而建的建築物,給我一種鬼斧神工的感覺,狹小的道路彎彎曲曲,從一處到另一處常有穿過別人家或另一棟建築物而「借過」的街道,讓我有點不知方向感。這裡是甘孜州的一個特別的縣叫「雅江縣」,感覺上這兒的藏民生活特別辛苦,但是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多餘的欲望,一到了傍晚天黑時,男女老少,都出來圍著廣場跳起「鍋舞」,好似熱閙,我們華文媒體一群人吃了晚飯之後,穿街過道的也參入其中跟著跳著,謝添處長和林代忠老師白天辛苦的帶領著我們參觀訪問,晚上進了人群的舞池裡,都成了「舞林高手」了,不單是他們二位,所有的團員們在美妙的藏旅音樂下,跳著簡單的舞步,學著藏人的手勢,美妙的藏族舞蹈,讓你忘了一天的疲備,難怪這兒的藏人特別快樂。

作者與新都橋副村長合影

新都橋的渡假小木屋, 四周有美麗的風景環繞脫貧新模式

作者與藏族多吉老師合影於新都橋

所有團員合影於新都橋渡假屋
雅江縣創建甘孜州藏區首個教育園區
雅江最值得一提的是呷拉片區寄宿學校,這所建築設備完善的學校,是中國政府投資1.3億興建的,目前開設從幼兒園到1至6年小學和初中級班,共18個教學班,目前在校生共1175位,由幼兒園到初中一體成型,其中從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全部學生完全住宿,所有學雜住宿費全由政府支付,雅江縣3個鎮14個鄉的孩子都來這所學校就讀,減輕了貧因家庭的教育負擔,這裡一共有78位導師,32個生活管理員,學校實行三語教學(漢]語、英語、藏語)
,這樣的教育方式,讓藏民的兒女既不失學習漢人的語言,又保存了藏族的文化。該校校長介紹下,據說在這兒讀書的學生,一學期政府為一個學生負擔1250元的費用,想到這兒讓我感到在這兒生活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在中國還有許多偏遠鄉區,有些孩子是無法得到完善教育的。教育乃國之根本,有好的教育紮根,這個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不久的將來,從這兒畢業的孩子,一定會在社會上做出一番好的成績來。我是這樣回答甘孜州電視台和報社記者們的採訪的。(續下集)
Categories: 專欄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