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社新聞

東南亞中心熱烈慶祝感恩節 服務主任鄔亮珊與耆老們共渡歡樂時光

(本報記者/周鋒/採訪報導)
11月21日中午,芝加哥東南亞中心在北百老匯5120 號會所舉行感恩節聯歡會,130名北華埠耆老參加盛會,熱鬧非凡。
東南亞中心成立於1979年,之前五年裡為“ 印度支那(半島)華裔聯誼會”,說是“華裔”,其實有不少越南裔難民參加,所以後來改稱東南亞中心。在最初十年內,該中心未向政府領取任何補助,只靠各界人士零星捐助,工作人員全部是義工,除了替耆老辦理申請能源補助等社會福利、替華裔和越南裔居民翻譯英文文件和信件,陪耆老到醫院看病外,東南亞中心主要的服務項目是辦耆老日托所。60歲以上有合法伊州身份證的長者均可參加。該所有專車接送長者,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有保健運動、打太極拳、手工藝製作、學園藝和烹飪、智力遊戲、英文學習等等,並有專業護士檢查身體,如發現長者血壓過高,立即送往醫院治療,以免因心血管疾病發作導致中風。日托時間是從上午9時至下午3時半。現在的行政主任是黃呂玉瓊,原來的行政主任鄔亮珊改任服務主任,她已到退休年齡,但她決定終身為北華埠民眾服務,她多次受到市政府表彰。由於全耆老日托所以她為榜樣,對她特別尊敬,所裡的氣氛非常和諧溫馨,從未發生耆老與工作人員爭吵的現象。
感恩聯歡會的主要內容是唱歌。因為歡度感恩節,本所裡最出色的歌手鄺素貞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名曲,博得全場熱烈掌聲。行政主任黃呂玉瓊在越南文翻譯的協助下,向大家致以節日的祝福,她還宣佈,本中心繼續接受冬季能源補助的申請,遞交的證件與過去相同。
東南亞中心成立時,因當時有大批越南難民(大部分是華裔)逃難到芝加哥。多數人不會說英語,初來乍到,困難重重,東南亞中心協助政府安置難民,替他們排憂解難,起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東南亞中心的幫助下,經過30多年的奮鬥,他們都已安居樂業,事業有成。東南亞難民絕大多數已成為美國公民,他們圓了美國夢,特別熱愛美國,美國主流社會對他們稱讚有加。
鄔亮珊說,感恩節對越南難民來說,就是要向美國政府和人民感恩。我們在越南的時候受盡壓迫,吃不飽穿不暖,很難有機會上學和工作,但是逃難來美國後,受到美國政府和人民的慷慨救濟,我們既有工作,也能在東南亞中心辦的英文班學英文,特別是子孫能在美國中小學免費上學,受到良好教育,全家過著安定的幸福生活。正是為了感恩,我們當中許多越南難民在東南亞中心做義工,東南亞中心除了在政府的資助下辦耆老日托所外,還給全芝加哥市的耆老(60歲以上)供應營養午餐。不僅低收入者,包括非裔,可來就餐,一些富有白人耆老由於欣賞中國菜和越南菜(如大碗米粉,加特殊香料和蔬菜),也經常來就餐。我們的廚師抱著感恩心態,為美國友人精心烹飪,使他們非常滿意。東南亞中心成為真正的“民族大熔爐”和和睦溫暖的大家庭。北京來的新移民楊峰及其丈夫對東南亞中心的服務也十分滿意。他們也要報恩,如將來辦中文學校,他們願意當義工教中文。
東南亞中心的主廚是廣東臺山來的移民,擅長烹飪海鮮,所以每週二週四固定供應海鮮時,就餐者特多。南華埠和郊區的耆老也來了 。午餐仍只收五角錢。
東南亞中心的英文班,以其靈活實用而深受歡迎。目前有上午下午兩個班,班內同學程度參差不齊。老師有意把進度放慢一些,讓大家都有收穫。此外,多辦一些“一對一”。如果你覺得跟不上大班的學習,或者你覺得大班進度太慢,你可要求加入因材施教的“一對一” ,這是該校的特色。

Categories: 僑社新聞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