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月19日芝加哥安徽同鄉會在芝加哥西郊舉辦沉痛悼念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院士的活動。在芝加哥的華人,一批海外老中青幾代的著名專家、學者、教授、任老先生的學弟、任老東南大學的校友們、開國將軍的後人、曾經的航太人、任老先生家鄉人及任老先生的親人們聚集一起,和祖國人民一起,沉痛悼念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院士!
任新民院士是中國著名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太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中國航太四老”、中科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原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他於 2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任新民,安徽省甯國市人。 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1945年6月進入美國辛辛那提磨床銑床廠實習,1946年2月考入美國密西根大學,1947年2月獲密西根大學研究院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元,1948年9月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系聘為講師,1949年2月獲密西根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學位元。 1949年8月,任新民同志毅然放棄在美國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同年9月,被分配到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參加工作。1952年8月至1956年8月,參與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籌建工作,先後任教務處副處長、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教授。1956年7月,被授予技術上校軍銜。1956年8月,參與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籌建工作,先後任六室主任、九室主任、一分院第三設計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長。1965年7月,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兼十一所所長。1975年6月,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副部長。1977年9月,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1982年4月起,先後任航太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工程總設計師、工程技術顧問,航空航太工業部、航太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1999年8月起,任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任新民院士1949年9月參加工作,196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新民院士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是第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是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任新民同志作為我國第一代航太專家,親歷了中國航太事業創建發展的全過程,領導了中近程、中程、中遠端、遠端液體彈道導彈的研製與飛行試驗,主持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研製,領導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領導了氫氧發動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的研製,曾擔任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衛星、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大型航太工程的總設計師,指導和參加了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的研製與發射。任新民同志晚年繼續為載人航太工程、大推力發動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以及航太事業長遠發展建言獻策,為我國航太科技工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任新民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等6項大型航太工程的總設計。發射衛星包括五大系統: 火箭、衛星、電子、通信和氣象,每個系統都有總工程師,集各大系統權責于一身的任新民院士,被譽為航太的“總總師”。
有人說,任老總的一生波瀾壯闊,因為參與了眾多航太工程的論證、實施。但他自己卻說:“我一生只幹了航太這一件事。”
這次悼念追思活動由芝加哥安徽同鄉會會長、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任新民院士的外孫女王亞勤主持。 大家首先向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院士的遺像三鞠躬, 大會播放了任新民院士的生平介紹的視頻。
王亞勤宣讀了來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和安徽省海外交流協會的唁電、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的唁電。
任新民院士是芝加哥安徽同鄉會會長、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王亞勤和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李紅衛夫婦的叔外公。
芝加哥安徽同鄉會副會長和芝加哥第一台華人電臺《華美之聲》的台長袁宇澄致辭閒未表示任老的一生貢獻巨大,波瀾壯闊,精彩萬分。但他自己卻謙虛地表示:“一輩子就幹一件事,研製了幾枚火箭,放了幾顆衛星而已。” 這充分顯示出任新民院士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為人低調,高風亮節的作風。
任新民院士的學弟、美國著名鐘煥成教授(鐘教授創新兩項定理,廣為學術界和工業界採用:1、Matrix-Flushing Theory; 2、 Unified Adhesion Theory)把《和平崛起-中國國防工業》(2009年出版)的著作贈送給大家,書中的珍貴的照片是學長任新民提供給他的。他簡述了任新民院士的奮鬥歷程,他感歎當年任新民為了新中國的發展放棄了美國的優厚生活,而在回國後的生活極其艱苦,是高尚的愛國情懷,他在書仲介紹了中國國防工業的不為人知的情況,歌頌了科學家們犧牲奉獻和豐功偉業。對任新民院士的對中國的貢獻給予極高的評價。對任新民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在書中,鐘教授寫到,“國家安全的核心系於外交和軍事。弱國無外交,故外交的後盾在於軍事,軍事的力量來自經濟,經濟的繁榮源於政策。中國近三十年來,和平崛起,從傳統的槍炮機艦,躍進到尖端的核武航太,出人意料,也贏得了全球的肅然起敬。”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李紅衛宣讀了芝加哥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唁電。
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長何築笙教授發言說,他來自臺灣,在臺灣大學學電機,在美國大學教書幾十年,我們各位能看到現在的形勢非常的嚴峻,假如沒有任老先生這麼早奠定了基礎,我們不會有今天和平安康的日子,都是任老前輩一代人打下的基礎,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做出如此大的貢獻,非常感謝任老!
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陳衛國助理教授發言, 我是晚輩,科技、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以前任前輩的工作性質一直保密,現看到他的簡歷,他放棄了在美國的優惠待遇,當年國內與美國物質差別比現在更大,他們那個年代是有理想和抱負的,尤其是他所學的專業,自主開發非常不容易,任老前輩偉大在他一生的堅持(“只做航太這一件事”),還有他注意大力培養人才,也讓我們深思人生的理想價值。對任老的逝世,深表哀悼!
北京大學芝加哥校友會前會長姜曉莉博士發言,她是王亞勤的好朋友,我們當年也是學業優秀的佼佼者,在任老先生的高度,面對任老,很是慚愧。他為了中華民族付出,我們安逸於自己的小日子,他們在大西北獻了自己,他們的工作環境如此惡劣,生命置之度外,沒有他們,我們不可能在這裡直起腰來,我們今天作為受益者,對任老非常感激!對任老的逝世,深表哀悼!
芝加哥美國華人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芝加哥龍岡親義公所副主席、大芝加哥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傳統僑社部指導關澗源發言,我今天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來沉痛悼念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我們最優秀的任新民院士!為了我們的國家發展,沖出亞洲,屹立世界,我們的任老院士用了畢生的智慧做出重大貢獻,是值得每一個人的致敬和敬仰!看到任老院士逝世的這個消息,我徹夜難眠,我們能和我們如此優秀的親屬(指王亞勤、李紅衛)在我們身邊,非常激動!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常務副司令員吳瑞林中將的女兒吳海波女士、丈夫羅昶特地趕來參加這次活動,對任新民院士的逝世,深表哀悼!
吳瑞林中將等革命英雄和先烈與任新民院士一樣,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付出鮮血和生命,是我們崇敬和學習的榜樣,他們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裡!
中國外交家的下一代黃易輝女士發言,中國現在的強大就是他們這些不求回報的科學家們的無私奉獻換來的!今天來沉痛悼念我們的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院士,任新民院士永垂不朽!
Categories: 僑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