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鐵夫生平—
李鐵夫1869年10月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鶴山縣江門市雅瑤鎮陳山村龍門裡。原名玉田號召龍。小時候家境貧寒,祖父李奇容,父親李仁華,母親張氏均以務農為生,李鐵夫幼時得鄉裡一立孝廉呂輝光攻讀詩書,這對他後來在藝術上和詩文方面極有幫助,對他後來在藝術上和詩雯方面及有幫助,1885年16歲得親屬支助出國到英屬加拿大,一邊謀生,一邊求學,1887年至1891年18歲至22歲之間,入阿靈頓美術學校學習,考試第一名,獲得一年獎學金,美國著名油畫家約翰,沙展,在此時經常來往英美之間舉辦畫展,李鐵夫對莎展的油畫十分喜愛,自稱是沙展藝術的追隨者,1906年至1909年之間,李鐵夫主要參加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1908年至1911年接受威廉切斯的美術指導,1913年入美國紐約大學深造,並以肖像畫獲獎,多年來賣畫及獲獎所得均支援了民主革命。…………………………………………………………………
1930年李鐵夫61歲由美國回國,居廣州,1934年65歲,由廣州到香港定居,曾作畫家馮鋼百像。1935年1月李鐵夫自回國後,在香港舉辦第一次個展,展品中據說有11幅曾在國外獲獎。
1935年10月22日徐悲鴻抵香港,兩天後由鄭子健、子展(著名學者)兩兄弟的安排前往土瓜灣拜訪仰慕已久的李鐵夫,徐悲鴻在李鐵夫的作品前被他的油畫技巧的高超傾倒,認為這樣的作品只能在西方才能看到。1936年徐悲鴻再到香港,尚在廣州時去一函鄭征子健,函內對李鐵夫的生活關懷備至,並附港幣1000元托人分期交給李鐵夫,接濟他的生活,此時李鐵夫年屆七十。1936年至1940年曾有建立美術專科學校的打算,可惜未能實現,1942年李鐵夫曾離港回臺山縣,住友人家,日本投降後回廣州,陳舉行畫展。1946年又回故鄉,住鶴山小學樓上作畫數幅留劉村。1946年4月隨李濟深到重慶,5月24日舉行畫展,徐悲鴻、鄧初民、沙汀、呂斯百、端木蕻良、廖冰兄等畫家到場參觀並留名。九月又隨李濟生到南京又舉行畫展,1947年初到上海,2月18日至28日舉行畫展。
1947年至1949年回香港,住九龍紅磡山,此時的李鐵夫十分潦倒,住處是以木板及鐵皮搭的簡陋木屋,僅可遮陽避雨,屋裡他放了很多水,缸裡面裝滿了清水,可能是在天熱時吸熱之用,睡前以水噴沙板床,使之清涼,或許這樣造成他的風濕症,每天李鐵夫下山來到蕪湖街與一般老友飲茶聊天。1949年李鐵夫 80歲,香港一般文藝人士在金陵酒家二樓舉行茶會,慶祝他80歲壽辰,陳海鷹(曾得李鐵夫藝術上的指導)在會議上報告李鐵夫的生平,華南文藝學院教授楊太陽、關山月、黃新波、陳雨田、楊納維、謝子真、徐堅白、譚雪生、蔡迪文、王玄、楊秋人、黃篤維等出席,出席者皆有合影留念。
(二)獨鶴歸何晚、烏鴉已滿林-- 1950年8月李鐵夫應政府之邀請回到廣州,九月就任華南文藝學院油畫系主任、華南文聯副主席。他表示將自己全部畫作獻給國家,譚雪生在該校任講師,兩人情誼在啢友之間,譚雪生退休之後付出很大精力宣傳李鐵夫,他系統的整理李鐵夫的生平事蹟和作品寫成題為:「李鐵夫傳略」的評傳被收入1997年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中。1992年創作電視連續劇本,「畫壇怪傑李鐵夫」初名「遲歸的獨鶴」(此劇本譚雪生先生曾送我一本手抄本珍藏至今),被珠江電影製片廠納入拍攝計劃,拍攝資金需人民幣1500萬元,譚教授夫婦前去加拿大溫哥華籌集資金,收集李鐵夫流散在海外的作品及生活資料,希望能早日實現拍攝李鐵夫連續劇的願望。但是李鐵夫的生平故事太文藝了,拍成電影經濟收益不會太好,加以他沒有愛情故事,缺乏吸引力,我與他談此事,也只能為他乾著急,徒夫奈何,希望將來會有實現此一壯舉的一,此事太有意義了。
(三)李鐵夫終身未娶---
其實李鐵夫是有過兩次戀愛,他跟隨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反對康梁的保皇黨,他曾經熱戀過一位華僑少女秋萍,而秋萍的父親是頑固的保皇黨人,堅決反對自己的女兒與革命黨人結合,在李鐵夫離開紐約到南部進行革命活動回來後,心中人已被父親給嫁到加州去了,傷心至極的李鐵夫大病了一場,後來接到孫中山先生的一向重要任務才振作起來,並為前段的情況而慚疚,為此他做了一首詩:「故國方遭劫、男兒志不舒,羞修為愛請誤、當作鐵丈夫」並在詩稿下面簽了 「鐵夫」二字,並發誓不再接近女性,獨身終身,後人也以此稱他為「藝壇怪傑」。
(四)革命家李鐵夫---
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曾為李鐵夫題字「創國元勛」。1885年李鐵夫赴歐美,1896年與1905年之間,孫中山先生來往於加拿大英美等國鼓吹革命時,李鐵夫約20歲,李鐵夫當時在紐約,1908年孫中山在紐約成立同盟會並成立紐約分會,李鐵夫是會員之一。15位會員有一合照,孫中山坐在中央,李鐵夫在旁邊,1909年至1914年之間,李鐵夫在紐約同盟會分會住常務書記六年,1910年清廷海圻號抵達紐約,李鐵夫與幾位同盟會會員冒險登鑑,鼓動清廷海軍鑑隊統領程壁光及全鑑官兵舉義參加民主革命。程壁光 於辛亥革命後任海軍司令,與李鐵夫一直保持友誼,袁世凱竊國,黃興於1914年到紐約宣傳「討袁』,期間與李鐵夫成為好友並住同一房間,李鐵夫還贈與黃興兩幅油畫,李鐵夫是我國最早留歐美學畫而且獲得非常成就的第一人,比林風眠,徐悲鴻,劉海栗等人早得多,孫中山先生曾讚美他為「東亞第一藝術巨人」,他是著名油畫家,書法家,雕刻家,詩人和革命家。
同時還做過演劇,做過導演,拍過電影,他自詡生平有兩大嗜好,繪畫和革命,他生平的藝術主張是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其中有道存焉,只有言人民之志,載在人民之道的作品才與日月同輝。藝術和革命李鐵夫就是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愛國激情的藝術家和革命者,他生平淡泊名利不以革面元老自居。
(五)歷史的不公—
長久以來李鐵夫都被人們所忽視,他在中國藝壇上該是領袖是人物,然而它的成就未得到藝壇的高度適當的重視和評價,直到20 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才開始陸續有譚雪生遲柯,秦牧,呂理尚等有識之士關注和研究李鐵夫的藝術和生平, 如譚雪生著人物評論和1992年著畫壇怪傑李鐵夫等,現在在他的故鄉鶴山建立了李鐵夫紀念館,1989年在當地舉辦了120週年的紀念活動,同時除了李鐵夫詩聯書法選集及畫壇怪傑李鐵夫的文學劇本。李鐵夫這位中中國的油
畫之父,中國留洋的最早最有成就的東亞第一畫人,應當受到重視和高度評價。
廣東鶴山市雅瑤區有個李鐵夫畫閣,這是為紀念李鐵服而建立的,畫閣內有名彫刻家潘鶴先生為李鐵夫雕刻的座像(順便一說,筆者少年時從廣州到香港美術專科學校畫素描,校長陳海鷹 時常提到李鐵夫,總是說你們的師公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