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社新聞

流浪漢之悲歌 文/李著華(本報系總主筆)

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溫暖的一面,也都有泠漠的一面,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其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次我在看到那一群流浪漢時,內心總會納悶不解 : 到底是社會上的那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呢?……….那些躺臥在冰冷地上的流浪漢難道真的已經放棄了他們的人生?難道他們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不能再站起身來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了嗎?

因為要對威爾遜(Wilson )和勞倫斯( Lawrence )等等市區街道上的天橋進行破損修補和重建,芝加哥市政府日前雷厲風行,大舉掃蕩,強制驅除那些長期駐紮在湖濱路旁的無家可歸者,並且還柝除了這些”無殼蝸牛”的”家”,嚴格禁止他們再於附近的公園道路旁安營紮寨。

市政府的做法,是在聯邦法官的同意之下才做的,所以驅逐這些流浪者的行為是合法的,不過那卻是不人道,也不合情理的,所以就有一些宅心仁厚的衛道之士義務的出來為這些無家可歸者申訴,請求通過臨時限制令,希望藉著延遲對這些天橋的修補工作的時間,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找到更為理想的”居所”。091917-01 流浪漢之悲歌-1

由於這一次天橋修復計畫將長達半年之久,芝加哥市政府解決方案的規劃是讓他們轉移到太平洋花園佈道團一個專供無家可歸者的避難所,但是大家拒絕了這一安排,於是他們選擇遷往天橋附近長滿雜草的公園道路旁住了下來,可是沒多久他們的食物、毯子和帳篷就被市政府的清潔工扔到了垃圾箱裡,根據許多流浪漢的陳述,那些城市執行人員對他們非常不友好,沒有把他們當作人看待,而且市政府還準備將人行道改為自行車道,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無立錐之地。

看待這樣子的問題,我觀察的重點並不在於市政府的舉措是否正當,因為他們實在是可以用街道安全、城市觀瞻以及市民感受等等相當充足的理由來驅逐這些流浪漢,但是這並不能夠解決真正的問題,換句話說,市政府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如何去消滅貧窮,減少流浪漢,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迎刃而解的話,”無殼蝸牛”所孳生出來的問題將永遠都會存在的!

芝加哥市有兩個迥然不同的城市景觀,密西根大道上平時人氣最旺的「芝加哥河」(Chicago River)「河北」岸的“壯麗大道(Magnificent Mile)”雖然是人潮如織,但是「河南」岸卻是相對的冷清,被視為“死區” (dead zone),看起來既荒涼又孤獨,而芝加哥所存在的貧富不均的問題相當的嚴重,在市中心商業區的富豪士紳很多,但是靠著政府接濟度日的窮人也不少,許多大街道旁都可以看到面目可憎的流浪者,最不可思議的就是那一條沃克大道(Wacker),上層街道車水馬龍,欣欣向榮,但是下層街道(Lower Wacker)郤是聚集了大批孤苦伶仃的流浪人群,真是令人難以想像。

根據一個名為”芝加哥流浪者協會”的組織通過四個數據源計算出,在2014至2015年,芝加哥共有近十三萬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士。不過他們對「無家可歸」的定義更為廣義,和家人或朋友住在一起的、沒有固定居所的都算,這和”美國政府住房及城市發展署”所定義的「流浪漢」不一樣,該署所定義的「流浪漢」是真正窮得無家可歸的人,也就是”一窮二白三無房”的流浪者,在2014年的報告顯示,當年芝加哥有五千三百二十九人住在流浪救助所裡,還有九百六十人沒有住處,所以他們只好裹上破舊的棉被在街邊露宿風餐,並且成為被社會所遺棄的一群!

2016年在”全美市長會議”上曾公佈了一份”饑餓和無家可歸”的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從2015年9月持續到2016年8月,主要是看這一時間點內有多少流浪者可以在寒冬的夜晚找到避難所或居住在公共場所,根據這份報告,芝加哥聲稱自己是38個城市中降低流浪者數目最多的城市,而且從2009年到2016年間大幅降低了家庭流浪者的數量,解決了730個流浪漢問題。

 

每次我在芝加哥市中心商業區看到那一群流浪漢時總會納悶不解 : 到底是社會上的那一個環節出了什麼大問題了?為什麼一個城市裡竟然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群呢? 這些躺臥在冰冷地上的流浪漢難道真的已經放棄了他們的人生?

難道他們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不能再站起身來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了嗎?

我想這些問題我大概永遠都不會有答案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