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特稿

中國國博「大唐風華」國寶展再現盛唐雄風

(本報訊)9月3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為期兩個月的“大唐風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0號廳展出,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從文化、生活、藝術、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了盛世大唐的絕代風華。……………………………………………………………………………………………………………………

image0021.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金秋绽放「大唐风华」

在中國歷史的廣袤蒼穹中,大唐是極為璀璨的一顆星辰。她全面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商周秦漢以來文化的優良傳統,廣泛吸收和融匯了外來文化的新鮮養分,以驚人的創造力成就了影響廣泛、綿延至今的盛唐文化,並且始終飽含著那個時代特有的世界精神與宏大氣魄,散發著永久的文化趣味和精神魅力。 “通過展覽展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今年以來,我們本著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基本理念,積極主動加強與地方文博機構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地方古代精品文物展覽系列。”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致辭中如此說。

 

image003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韓休墓的高士圖

此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是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門寺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昭陵博物館、乾陵博物館、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長武縣博物館等9家單位共同精心甄選,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攜手地方共同舉辦古代精品文物系列展覽的又一重要成果。陝西曆史博物館文物保管部副部長賀達炘介紹,本次展覽匯集的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是陝西曆年出土文物中能夠代表盛唐發展水準的代表性物證,它們從文化、生活、藝術、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了盛世大唐的絕代風華。

 

image005

螺鈿花鳥紋八出葵花鏡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也是中國革命的聖地。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表示,此次展覽展出的何家村窖藏、法門寺地宮出土金銀器、唐墓壁畫等文物,向人們呈現了唐代在政治制度、文化生活、對外交流等方面的包容開放和相容並蓄。展覽中許多精品文物還是首次出館展出。

 

image007

馴馬陶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如陝西曆史博物館韓休墓的高士圖、武惠妃敬陵壁畫,西安碑林博物館的蘇諒妻馬氏墓誌、米繼芬墓誌,國家博物館的智藏禪師舍利函具等。希望這些探索和努力能豐富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進一步深化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期待。

 

image0091.jpg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深斑玉帶銙

此次展覽第一部分為“文武安天下”,主要分為文和武兩個方面,以三彩文官俑、深斑白玉帶、“翰林”蓋罐等文物表現唐代的文臣,以三彩武官俑、水晶綴十字鐵刀、彩繪貼金騎馬俑等文物代表唐代的武將。還特別展示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儉和唐代中期名將馬璘的墓誌,志在表現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的風采。

 

image011

第二部分是“皇室的珍寶”以何家村窖藏的一組煉丹用具和法門寺地宮的一組茶具作為展示重點,同時配合展示地方官員進奉的銀盤、銀盒、銀鋌等器物,顯示了唐朝發達的金銀工藝和奢華的宮廷生活。

 

image013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韋浩墓出攜嬰飼鳥出行圖

第三部分是“長安多麗人”以韋浩墓出土的攜嬰飼鳥出行圖,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圖、持如意侍女圖、男裝捧盒侍女圖等眾多壁畫,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槨拓片為中心,展出眾多唐代女俑和梳妝用具,展示了唐代女性的別樣之美。

 

image015

彩繪陶騎馬帶猞猁狩獵胡女俑

第四部分是“騎獵散歌塵”以胡人打馬球圖壁畫、含光殿毬場石誌等文物展示唐代的打馬球活動,以帶猞猁狩獵胡女俑展現唐代的狩獵,以伎樂紋八棱金杯、彩繪陶腰鼓女坐俑展示唐代的樂舞。其中,胡人打馬球圖壁畫是首次對外展出。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大唐的社會生活增添了亮麗的色彩。此外,展覽的“大唐異鄉客”部分既有“胡人備馬圖”壁畫,也有眾多的胡人俑、駱駝俑,展現出唐代海納百川的胸懷。 “學理共歸真”部分的展品主要涉及道教、佛教、祆教和景教。其中表現祆教信仰的蘇諒妻馬氏墓誌和表現景教信仰的米繼芬墓誌,也是近年來首次展出。文/(周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