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紀念黑人歷史月之際,歧視黑人事件的歷史卻屢屢被挖掘出來,這是不是有心人在操作族群問題呢?維吉尼亞州州長諾瑟姆和檢察總長赫林在先後承認年輕時曾戴過黑臉面具後因面臨被逼退,竟又否認,堅不辭職,現在該州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湯米•諾門特也被揭露他就是刊出黑面人與KKK白色尖帽人的年鑑編輯,讓事件益形複雜。………………………………
就在此事吵得沸沸揚揚之際,傳出了法蘭克•羅賓遜和約翰•丁格爾的逝世,給大家省思的契機。
法蘭克•羅賓遜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黑人經理,在以前,因受到歷史、文化和政治的影響,種族歧視非常嚴重,黑人不被允許參加職業體壇的,他們只能在低級的黑人聯盟出賽,直到1947年傑基•羅賓遜才成為職棒大聯盟第一位非裔球員,所以兩位羅賓遜可說是黑白的分水嶺,在破除種族藩籬上非常具有意義。
約翰•丁格爾是美國歷史上任職最久的國會議員,他生前最大成就是推動民權法案,讓種族平等在美立足,貢獻巨大,對這個時代民權發揮了領導作用,他的去世令人感懷。
記得去年十月,NBC女主持人梅金‧凱莉因為在新聞節目中說到白人可以在萬聖節塗黑臉扮演非裔,由於出言不遜,牽扯到種族歧視的爭議,她雖公開道歉,但職位已不保,節目被停播。
在美國歷史上,種族歧視的那一條神經非常敏感,黑人在過去一直被嘲弄和詆毀,維州上層這些白人領導階級顯然已冒犯黑人的尊嚴,也失去了擔任要職的道德權威,如果他們不下台,種族歧視永不會停!
Categories: 專欄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