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October 2020

【李著華觀點: 自律勝於自由–美國媒體亂象打亂總統選情】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以斗大的標題”拜登私密電郵”獨家刊出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涉嫌收受外國公司不當利益以換取其父在擔任副總統時的政治特權, 結果推特與臉書都拒絕在他們的平台上鏈接這一則新聞,CNN,ABC與NBC以及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都視而不見,不予發佈與報導,這個現象非常奇特, 照理說這是一條爆炸性的”十月驚奇” 特大新聞, 為何諸多主流媒體卻噤聲不語呢?……………………………..

冠狀病毒引發經濟衰退已過7個月 數據讓人們看到時代發展的脈絡!

    (芝加哥時報/快訊)冠狀病毒引發的經濟衰退已經過去7個月了,但我們究竟對它瞭解幾何?比如,我們知道它爲什麼持續存在嗎?我們是否理解爲什麼它對某些社區和收入羣體的影響比其他羣體更大?我們總是依賴政府數據,比如不斷出現在新聞中的商務部或勞工部報告,但這些通常都有時間上的滯後性。……………………

州長警告:我們正處於新一波疫情中

(芝加哥時報/快訊)隨着每日感染人數日益遞增,伊州恐迎來第二波疫情。最高數字不斷被打破,伊利諾伊州最近一周報告的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爲不斷增加,遠高於前一周,冠狀病毒檢測結果連續7天呈陽性的平均增幅已升至5.1%,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建議的安全重啓經濟體的門檻。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指導意見中,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只有在陽性率連續14天低於5%的情況下,各國政府才考慮重新開放。………………….

「亞太裔集合!」(AAPIs Assemble!)各界精英全力支持拜登賀錦麗參選!

(芝加哥時報/快訊)為了替拜登和賀錦麗參選2020年總統大選加持助力,民主黨亞太裔重要的政壇與各界人士特別舉行了一個名為「亞太裔集合!」(AAPIs Assemble!) 的遠程市政廳Townhall視訊會議,包括國會議員趙美心、孟昭文、Mark Takano、Stephanie Murphy、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Mark Takano、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委員斯蒂芬妮·墨菲(FL-Seminole)、資深的華裔媒體人宗毓華、世界溜冰金牌明星關穎珊、喜劇演員 Nik Dodani、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代表馬克·基姆(以及穆斯林陣亡美軍士兵卡恩(Khizr Khan) 的父親等都在會上紛紛發言強力支持拜登和賀錦麗, 他們都認為, 為了讓美國穩健的前進, 唯有讓拜登和賀錦麗贏得大選才可以達成。……………………………………………..

芝加哥時報電視頻道10月17日播出芝加哥頭條新聞

(芝加哥時報/快訊)芝加哥地區在過去一星期內發生了許許多多重大的主流政體與社會的新聞,我們芝加哥時報所出版的”芝加哥頭條” 每天都迅速又詳實的報導了這些新聞,為了服務美國中西部伊利諾州各地區廣大的華人,芝加哥時報從八月八日開始正式播出電視頻道以結合報紙與網路的多元化功能, 這也是芝加哥時報創刊29年來首次推出電視頻道, 宗旨在於強化主流社會新聞以及華人社區活動的翔實報導。………………….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學生感染病毒一百多人被校方進行強制隔離

(芝加哥時報/快訊)位於芝加哥南城海德公園和市區的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因為有卅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所以校方對一百多人進行強制隔離, 並暫時關閉兩週,改為遠程線上上課 。 據了解, 校方發現該校學生在過去一周內,有一大批全日制MBA學生聚集在芝加哥北區的校外舉辦宴會活動,其中許多人沒有戴口罩,此後,該組中的一些人的COVID-19測試呈陽性。 全日制MBA學生的課程於9月21日開始。由于冠狀病毒大流行,已經以遠程格式提供了一些課程, 芝加哥大學這迄今為止已檢查了一萬三千多人, 目前有卅三人被感染。  

在線遊覽宏偉的芝加哥建築/足不出戶即可參觀100多座名宅

(芝加哥時報/快訊) 儘管受疫情爆發的影響,每年一度的芝加哥開放建築參觀活動(Open House Chicago)今年仍會繼續舉辦,今年還將推出超過100座當地著名建築供愛好者們近距離觀摩。疫情讓今年的活動形式作出了一些調整,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允許遊客們進入到建築裏,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下載芝加哥建築中心10月14日發佈的一款手機應用(openhousechicago.org/app)進行線上參觀。另外,和往年的活動在週末舉辦不同,今年為了10週年慶,活動將持續10天。……………………………….

【李著華觀點:被遺落的諾貝爾】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我們關注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諾貝爾獎(Nobel Prize)得獎人的時刻, 但是今年很不尋常, 由於深受新冠肺炎與美國大選影響, 媒體的焦點都在這兩方面上,以致於諾貝爾獎被奚落了, 相當令人遺憾。 諾貝爾獎一向被公認為全世界所有學術與人文領域最權威,最有聲望的獎項,今年的獎項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理醫學、文學與經濟學獎共有十一人獲得, 而單獨由挪威議會所評選的和平獎則由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 淘汰了極右派國會議員提名的川普總統, 這也不出乎意料。 特別值得一書的是,在今年獲獎精英中, 竟有一名猶太詩人、一名猶太經濟學家和三名猶太背景的科學家,在諾貝爾獎歷史上總共有900多位獲獎者,其中至少有208位是猶太裔,該裔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獎、27%的生理與醫學獎以及41%的經濟學獎, 猶太族裔出類拔萃無庸置疑,而今年新增數據又爲這一成就增添一筆,除了Paul Milgrom獲經濟學獎外,奧爾特因在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而獲得了醫學獎,安德烈·蓋斯和羅傑·彭羅斯爵士因在黑洞方面研究獲得物理學獎,麻州桂冠詩人Louise Gluck則以新詩獲得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原本是頒發給那些窮一生之力從事於文學、文化或文字工作的文人,他們絕多為默默無聞做研究、追求文字藝術和美學的作家學者,但近些年改變了評審方向, 四年前第一次把文學獎頒給了一個從事歌詞與音譜創作的藝人鮑勃·迪倫,迪倫是的歌詞歌曲極具創意,詩意無窮, 而今年文學獎得主Gluck也是新詩的高手, 她的作品並非長篇累牘, 而是深含人生哲理的精湛短詩。 這些年來諾貝爾獎越來越接地氣,獲獎人大多是走出知識象牙塔外,以實驗方法印證高深學術理論的學者與文人,他們都是在學術、人文、政經、科技與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精英, 所以諾貝爾獎非常值得禮讚與肯定,不應該被我們遺落!

芝加哥警察局驚天大醜聞! 女警指控前警察局長強姦虐待

(芝加哥時報/快訊)已經被開革解職的芝加哥前警察局長埃迪·約翰遜醜事纏身一波未息一波又起, 擔任他的司機的女警官辛西婭·唐納德(Cynthia Donald) 竟然對他提起訴訟, 她說,約翰遜在三年多的時間裏多次強姦和虐待她, 使她身心受累,她芝加哥警察局和芝加哥市政府需要對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負責,也要對每天可能發生在像她一樣的芝加哥女警官身上的事情負責。……………………………………….

芝加哥時報

FREE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