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93年當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及舉辦新加坡「 辜汪會談」之時,正是中共內部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 市場經濟是否維持,如何繼續,面臨重要的關鍵時刻。
92年1,2月半退半隱,88歲高齡的鄧小平, 突然經上海南下廣州,並巡視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 沿途召集地方幹部發表多次談話,盛讚特區經濟建設的成就, 這就是影響中國大陸經濟向前發展,有名的「鄧小平南巡講話」。
南巡講話主要重點如下:
1、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生產力。
2、要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3、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條。
4、誰要改革三中全會(指1978年十屆三中全會) 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5、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 市場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塲。
鄧小平南巡講話,發出一個重要信息,要繼續發展市塲經濟, 要加深改革,凡是不支持改革開放的就下台。
當時鄧小平雖無黨與政府的職位,但他的講話乃是一言九鼎。 江澤民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中共(1992)二號文件向全黨, 全軍,全大陸作了傳達, 也成為中共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基礎, 為1992年年底召開的「十四大」做好舖路工作。
為什麼鄧小平要南巡講話? 就應探討1978年至1992年改革開放發生了什麼問題? 非要鄧小平出面做總結,來繼續他的路缐。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已壓倒華國峰, 取得黨的領導權。但1978年之後的改革開放政策, 在中共黨內一直存在二條路缐的鬥爭,一是鄧小平的改革派, 另一是保守派的陳雲,而陳雲在黨內也有一定的聲望及影響力。
最初陳雲參與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決策,但他支持蘇聯的計劃經濟, 反對實行過度的市場調節,尤其反對經濟特區的設置。
陳雲對鄧的攻撃, 主要是認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偏離正統馬克斯主義的軌道, 這就是80年代在中國大陸引發出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議。
陳雲又認為改革開放使得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乘機進入大陸。
在八十年代陳雲聯合彭真,薄一波, 王震等保守元老向改革派發動攻擊。 先後以防堵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不力,以致接連在大陸發生學潮, 動搖國本為名,迫使鄧小平繼承人胡躍邦,趙紫陽下台。
鄧小平與陳雲仍然有共同點,即雖然經濟路缐不同, 但政治保守路線一致,雙方進入妥協階段。
鄧小平用江澤民為他的繼承人, 但也不得不委任陳雲的李鵬主持國務院。 鄧以中央政冶局常委李瑞環主持意識形態工作, 但在中央以下的文宣部門皆為保守派把持,如宣傳部長王忍之, 人民日報社長高狄,國務院文化部代部長賀敬之, 電影廣播電視部部長艾知生。這些主持文宣的一把手, 皆曾為胡喬木,鄧力群的部屬,他們完全不聽李瑞環的指揮, 迫使鄧小平不得不師法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方式, 南下廣東製造輿論。
1989年之後,東歐各共產政權相繼垮台, 1991年蘇聯亦解體,中共面臨相當的衝擊。 以陳雲為首的保守派, 認為這是美國為首的國際反動勢力對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實施「 和平演變」隂謀的結果。因而他認為全黨工作,應以反「和平演變」 為中心。
而鄧小平認為歐洲共產國家崩潰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把經濟搞好, 因此全黨工作仍應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進一步加深改革,擴大開放,一百年不變,只要經濟搞好, 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和平演變」就不會發生。
這兩條不同路缐的鬥爭已從單純的經濟路缐鬥爭, 提升到政治路缐之爭,不能像八十年代用暫時妥協方式處理, 必須定於一,以分高下, 這就是鄧小平要南巡講話的國際及大陸的內部背景。
鄧小平的路缐最後是成功的,雖然保守派有龐大的勢力, 但鄧小平掌握了:1、過去十三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獲得改善。 2、通過楊尚昆,楊白冰,掌握了軍隊。3、 得到喬石的支持控制國安,公安等情治部門。4、李鵬,薄一波, 彭真態度改變。5、大陸地方政府為改開放的受益者。6、 西方國家希望中國大陸繼續改革開放。
鄧小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 執行市場經濟及特區經濟為基礎的路缐,在南巡講話後, 定為中共的經濟總路缐;不僅穩定了江澤民總書記地位,擋住「 蘇聯解體」的效應, 也奠定了中國大陸後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基礎。
Categories: 李慶平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