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新鮮奇事–科研人員竟用衛生棉條檢測水中的新冠病毒

(芝加哥時報/快訊)芝加哥論壇報報道,在芝加哥克里夫頓大道(Clifton Avenue)和百老匯街( Broadway)的十字路口,埃文·伯科維茨(Evan Berkowitz)和約翰·利維爾(John Leavell)從下水道里拖出了一個咖啡杯大小的小鋼籠子。籠子裏是一個被廢水浸溼膨脹的衛生棉條。除了經期使用,衛生棉條還被用於止血和包紮緊急傷口。現在,它們被用於檢測污水中是否有COVID-19。

儘管人們會對使用衛生棉條採取樣本表示震驚,但研究結果是可靠的:由於新的冠狀病毒變異主導了芝加哥的COVID-19病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能夠在omicron BA.2亞型出現在單個COVID-19臨牀測試前兩週檢測到它的存在。克萊門茨是DPI團隊的一員,該團隊與伊州公共衛生部合作,測試廢水,以監測伊州的COVID-19病例。儘管自2020年底以來,這種類型的社區檢測已在全國各地用於檢測COVID-19,但科學家直到最近纔開始使用衛生棉條。

利維爾和伯科維茨是Current Water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Inc.的承包商,自去年12月以來,他們每週有四天在城市的南北兩側採集樣本。這兩名男子需要面對過往的汽車,從一個維修孔將衛生棉條放入20英尺深的下水道中。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把棉條放在那裏兩到五天,在“陰暗和噁心”的地方,棉條正在吸收幾天的數據。回收棉條後,他們用新鮮的衛生棉條替換樣本,並把它帶到UIC的微生物實驗室,在那裏樣本會被檢測冠狀病毒,併到阿貢國家實驗室進行基因測序,以找出存在的病毒變體。衛生棉條不僅是一種方便、廉價的替代品,而且比廢水處理廠通常使用的自動採樣器更容易使用。利維爾和伯科維茨說,用衛生棉條對廢水進行採樣“要容易得多”。科學家過去曾用衛生棉條檢測過霍亂等其他疾病的存在。它們甚至可能被用來收集廢水樣本,用於檢測猴痘。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