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特稿

周忠菲:佩洛西「访台」后遗症 / 明报文章

佩洛西早前强硬「访台」,入岛短暂逗留19小时后匆匆离开。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环台湾周围6个区块举行4天军演。国际社会有170多个国家,表达了对中方在涉台问题上立场的坚定支持。

与此同时,岛内「台独」分裂势力惊恐不安;美国军方则释放出列根号航母战斗群将「游弋」台湾海峡的威胁信号。空气中,有些「狼烟四起」的味道;也可以说,嗅到几丝美国拜登政府神经正被触动的味道。

笔者认为,佩洛西强硬访台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美国政府与两岸中国人民的敌对。如果拜登政府不能妥善处理,美国对华政策将更加僵硬,从而导致中美冲突的不可避免概率上升。

佩洛西访台的性质

冤有头,债有主。佩洛西自身非常清楚,强硬访台只会导致两岸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中美进一步对立,导致事态朝着比中美间爆发冲突更糟的方向发展,包括在亚太地区引爆一连串「不断升级的麻烦」。

佩洛西「硬闯」台湾,远不止是个人性格及「搅和中国事务」的问题,美国政府借佩洛西之手,实质地打破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对中国承诺不与台湾官方往来的原则。

佩洛西以美国第三号政治人物的身分,与台湾民进党当局接触,构成了拜登政府对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14亿中国人民与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以及天下华人直接挑衅的事实。这远比1997年美国共和党在野时,该党的金里奇以众议院议长身分窜访台湾,在方式、性质和挑衅程度上,都更为恶劣。

事实上佩洛西访台的实质,是美国甘冒将中美关系推到战争边缘的风险,将举世瞩目的中美关系,以允许佩洛西采取「一肩挑」的方式作试探。佩洛西以「一人之勇」挑起的这副担子,既不能为拜登政府的国内政治与经济处境解困,也不能达到美国欲图营造所谓「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之国际反华政治环境的目的。

至今为止,中国在对美国做出反应时,始终将重音放在「民心向背」上。对两岸人民而言,清晰的事实是,没有人想要在家门口发生战争,也没有人愿意付出牺牲和平发展机会的代价。而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而言,他们也看到,是美国在执意封杀中美双边实现缓和的空间,是美国要终止亚太地区大国之间正常的关系往来。因此,他们亦不愿因美国引起的麻烦而受到牵连。

可以说佩洛西的「硬闯」台湾,在19小时内将美国自己的立场,放置在两岸人民的对立面。这不仅造成美国与两岸人民敌对,而且带来一个更大风险,即美国将失去其苦心经营的所谓「两岸中间人地位」。

美国失去「中间人立场」

这一地位来自50年前美国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设计框架。美国政府在中美建交声明中宣称,希望台湾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中美建交后,美国与台湾仅保有经贸文化关系,而不是官方关系,对两岸关系「不采立场(we take no position)」。这是美国在政策上的一种灵活体现,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一致,也成为后来历届政府对华决策中,美国扮演两岸关系所谓「中间人」的政策依据。

美国长期经营这种「两岸关系中间人」地位。在上世纪90年代,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进入发展时期。在2000年后,两岸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台湾当局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提出「两岸共同市场」设想,两岸关系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美国对「中间人立场」的经营,通过在这些重要时间段里俯拾皆是的政要讲话和涉及两岸关系的表述中体现出来。

2016年民进党在台湾执政后,美国对台政策通过大幅度提升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支持,显示出一步步朝破坏两岸关系方向发展的迹象。从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大环境看,中国并未深究美国自封的「两岸关系中间人」地位的政策设想及其操作。特朗普政府用台湾问题激化中美矛盾时,中国大陆政府仍然强调,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关系这条大船。「响鼓不用重槌」,这是中国外交对美国的提醒与尊重。

佩洛西高飞离台,留下一片响雷,正在依次爆炸。冲击波直接涌向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美元、美军、美媒;其中可观的一个现象便是围绕佩洛西「硬闯」台湾的一场认知战,成为当前的国际「热门」。而最为典型的误导用语,就是所谓「两岸博弈」。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论点」在台湾被有意识地传播,各类媒体不论大小,均热中此说。其实,此种舆论导向意欲掩饰美国蓄意在台海地区公开推行的战争边缘政策,试图减少或削弱佩洛西此行所显示的,拜登政府在地缘政治方面不惜拿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冒险,导致两岸人民与天下华人产生的严重反感。

不被「两岸博弈」用语误导

此外,「两岸博弈」的用语还妄图使人们不去思索这样的结果:如果美国「自毁」其所谓的「两岸关系中间人」定位,即偏离「一个中国」政策,那么美国失去的不仅是「两岸关系中间人」的地位,还有可能是美国在亚洲经营多年的地位与影响力。也正因胆寒,故「台独」分裂势力要鱼目混珠,抛出「两岸博弈」的假说以作遮掩。

伴随近期东北亚和东南亚一连串局势演变,在佩洛西的亚洲之行后,美国的印太政策正在演变为西太平洋政策。美国对其亚洲战略的不可把握性,显得更加突出与清晰。

此种情况下,如果美国选择将事情演变的势头往战争升级方向延伸,强化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挑衅,那么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的这场较量,将不得不亮牌。

当前美国与两岸对立的局面是其亲自所为,若美国在两岸关系中失去其「中间人」地位,或将导致其对华政策进一步僵化。美国亲手将中美关系这艘大船驶入迷雾,世界对其所为,如何看待和反应?

俄乌战争的教训、中东石油问题的失策、国内通货膨胀的煎熬、11月中期选举的激烈政争,这些因素与佩洛西冒险访台的后遗症夹杂在一起,五味俱全。拜登政府难道不思考后果?

作者是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

(本网发表的时事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Categories: 專欄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