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李慶平專欄 : 台灣政策法案的危險性 / 李慶平(前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

美國參議院跨黨派議員將在9月14日提出《台灣政策法案》,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審議。目前尚看不到此一方案的細節,但根據媒體的報導,如果此一方案若在參院順利通過,將意味美台關係全面的升級,也就是1979年4月美國會所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晉升為《台灣關係法》2.0版。

1979年《台灣關係法》,美國的政策是模糊的,可讓美國行政單位可鬆、可緊來解釋及執行《台灣關係法》。

根據報載這次《台灣政策法案》,要把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提議正名「台灣駐美代表處」,升格A IT處長為大使級, A IT台北負責人的人選必須經參議院通過。

《台灣政策法案》的美台關係將成為凖外交關係及軍事的準聯盟關係,這將全面改變從1979年以來的台海現狀。其敏感度及危險性難以估計。

美參眾兩院的跨黨派議員要提出此一法案,美國民眾的反中情緒有很強的力度,而美國參議院的參議員也為他本身的利益力挺這一法案。

對美國參議院兩黨參議員的此一冒進法案,美國行政單位是有意見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即表示高度的關切,相信白宮及國務院在近日定會與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進行溝通,以免此一法案的通過,造成不可逆轉的危機。

此一法案的背後是否有我蔡英文政府及駐美代表處的痕跡,吾人不便猜測,但若是有,則是置台灣於危險之地,不可原諒。

此一方案若發生在1980年代,當時兩岸是敵對的,蔣經國總統是希望與美國的關係是政府對政府的關係,我方希望《台灣關係法》有明確的安全條款,但當時美方是不同意的。

現階段的兩岸關係,我方應建立在和平相處、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上,而非挑戰中國大陸的紅線。既使美國川普總統、拜登總統皆主張嚇阻中國大陸的政策,但是否踩中國大陸的紅線,美國行政單位一直是非常謹慎的。

「台灣政策法案」若要經過美國國會通過,尚有一段時間。但這個傷害現有台海現況的方案,要看美國行政單位與國會溝通之後,能否將傷害減低到最低程度。

但無論如何,北京會有不可預測的反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