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五月七日至十日,賀瑋、 陳澤浤與我三人分別由北京及上海抵達昆明,在段然老師的安排下, 我們拜會了三十多年前錢學森所領導的一些研究特異功能的科學家, 他們原在昆明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工作,現在都退休, 但仍在各自領域進行實驗,培訓兒童。
五月七日下午首先拜會朱念麟老師的1025實驗室, 是在昆明文廟旁的一個公寓裡,專門研究虛體世界, 目前是在培養可以往來于虛實兩個空間的新型人。他向我們解說, 每班培訓的兒童,大約有六,七位,年齡在九歲到十二歲, 因這段年齡的兒童性情較穩定,易受培訓。在朱老師的實驗中, 證明兒童培訓後,有了特異功能, 就有一些當前科學所不能解釋的現象產生。
例如兒童可以不接觸物體,用意念移動物體的特異搬運, 這總搬運有以下的特點:
一、物體從A處消失,接著在B處出現。 看不見物體從A運動到B的過程及看不到物體的運動軌跡。
二、封閉的容器對物體的進出毫無影響。
三、當物體從A處消失,經過相當時間後再現身, 物體能隱形一段時間。
朱念麟老師的研究團隊,認為物體消失的這一段時間, 它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稱之為隱形,從而認知物體除了固態, 液態、氣態三態以外,隱態是新發現的一種物態。
在隱態的空間,是否指三度空間之外的四次源,五次元空間, 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1025實驗室並發現,在隱態狀況下, 在三度空間的物體是人所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回到常態後, 物體皆恢復正常。這一發現是人類一個重大的發現, 也是一個新的科學領域要開拓,對將來人類科學的進步, 有重大影響,也影響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朱念麟老師研究團隊更發現一個物質同時有兩個形體, 一個是常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形體,一個是看不見, 模不著的隱形物體。所謂隱形,只是對普通人而言, 但對有功能的人,卻不隱形,兩個都是顯型。 於是就有了另外一種類型的隱形物體。研究團隊稱前者為實性形體, 後者為空性形體。
在2015實驗室裡,具有工能的兒童,將火柴放入封閉的瓶子內, 可使火柴分成幾段,也可使火柴棒從中間剖開。 這種被其他物體作用過的痕跡,如刀切、刀劈、刀削、刀刻、 剪切等,是在何種狀態之下?是何種力量及工具可以呈現這種作用, ?如過都是在隱態狀況下,那麼力量的來源者及工具, 也都是在隱態下嗎?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1025實驗室另一發現「一物有二體」, 所謂隠形是對普通人而言,對有功能的人皆不穏形, 常態與隱形兩者都是顕形的。因而1025實驗室假定「 一物有二體」,把常態下的物體稱為「實性形體」, 在隱形狀態下稱為「空性形體」。 常態物體與隱形物體是可以同時占據一個空間位置,而不會有排斥。 兩個物體可相互穿透,好像對方並不存在。
隱形物體存在另一個空間,現實常態空間與隱形空間有時是重疊, 但互不影響。隱形空間是人類目前不熟悉的空間, 但也是人類企圖追求了解的空間, 也可能是今後幾世紀人類要更深入探討及發展的空間
五月七日晚我們與段然老師、徐西華教授夫婦及羅新教授( 雲南大學人體科學研究所原主任)晚餐, 知悉許教授對中醫有深入研究,會用針灸及祝由科來治病患, 尤其對糖尿病治療有一定的功效,我們相約九日晚再相聚。
五月八日上午拜會曾清蓮禪師及其佛堂,他研究佛學, 雲遊各大寺廟,修行近三十年。她提倡心靈治療, 是因果療癒法發現者。她的思維可進入患者的阿耶那識, 在唯識論𥚃,是指人一生中所思,所為儲藏的地方, 不僅現世有阿耶那識,累世輪迴的一思,一舉,一動也藏在此。 從阿耶那識裡找出生病的因果原因,用念經如金剛經、心經、咒語, 來平息因果,使患者治癒。
同行賀瑋兄曾被其治療三次, 我親眼看到曾清蓮禪師進入賀瑋兄阿賴耶識治療的狀況, 並不時念經,恢復常態後,能說出因果關係。曾老師還提倡飯禪, 在吃飯過程中,體會愛心,因果及施捨。
八日下午我們拜會李布魯斯研究室,專研靈性科技, 李先生介紹了奈米石墨烯電線, 交流電可在一條石墨烯電線上使燈泡明亮,他解釋他的技術, 以後可以不用高壓電,在電的輸送中,也不會漏電。
另一產品是等離子體能量杯,可平衡人體磁場,提供人體能量, 讓體力恢復後,到良好狀況。
李布魯斯先生的另一發明,是製造一種設備,使汽車引擎能力, 增加二到三倍。我們看到是實驗時的攝相影片, 汽車推動力確有增加。
九日中午和李文忠中醫師見面,他是雲南省的奇人, 八十年代在大陸非常知名,是有特異功能的奇人, 他在大學主修礦冶,但對中醫無師自通, 大學畢業後即被雲南省委書記辦公室安排到政府中醫院擔任醫師, 他有能力治療一些疑難雜症,可惜見面時間不長,未能長談請益。
九日晚再與徐西華教授參加段然老師的晚宴, 我向他說明四年前一次車禍,背脊椎第三,四節受傷, 他在我背後只用一針,十分鐘後,我就能順利彎腰。 他告知我有經絡阻塞,用針灸打通即可,到目前為止,我行動如常,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中醫遺產,多麼神奇。
昆明一行收益良多,也為我開啟了特異功能方面的眼界, 也結下我研究特異功能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