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华人女星被刻在美元上 “辱华”的她,为何被美国人隆重纪念

(芝加哥時報訊)2022年10月24日,美国铸币局发行了一款全新的25美分硬币,背面刻着的正是华人女星黄柳霜的肖像。

她也成为了第一位出现在美元上的亚裔形象。

要讲述她的传奇故事,就不得不从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说起,这个“标签”就是“辱华”。

1936年,一艘从美国开来的轮船停靠在上海码头。码头上,一群人打着横幅标语,迎接着一位从轮船上下来的华人女星。

她叫做黄柳霜,作为一位从美国唐人街洗衣店里出来的华人女孩,她打破了种种社会偏见,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龙套演员,成为了在好莱坞和欧洲影坛都拥有国际声誉的知名女星。

她主演的电影《唐人街繁华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知名的华人女星,黄柳霜的到来也在上海滩刮起了一阵旋风。演艺圈的人士纷纷欢迎,林语堂还被特邀成为她的翻译。

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的黄柳霜,还没来得及享受这故国人士的欢迎,立马就被一群抗议的群众来了个“下马威”。

一群抗议人士将迎接黄柳霜的花篮推倒,这么做的原因,正是他们抗议口号里喊的:“打倒黄柳霜,她侮辱了中国人”。

黄柳霜是“辱华”的,在抗议人士看来。

因为她在好莱坞总是扮演一些负面角色。女奴、妓女、窃贼、小三等等,在“白人至上”的好莱坞,她的角色就是衬托白人主角的高大,以及迎合美国观众心目中,华人女子的“刻板印象”。

看着倒在地上的花篮,黄柳霜掩面而泣。

1943年,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特使出访美国,在美国到处宣讲,希望美国人可以与中国人并肩作战,对付日本侵略者。

在出席一些活动的时候,美方会邀请当地的华人名流参加,宋美龄特意交代,不愿意黄柳霜出现在现场,因为她觉得黄柳霜有辱华人形象。

就是这样一位当年“辱华”的华人女星,如今被美国人刻在了美元上面。

2022年10月24日,美国铸币局发行了一款全新的25美分硬币,背面刻着的正是黄柳霜的肖像。

她也成为了第一位出现在美元上的亚裔形象。

黄柳霜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起因是美国为了纪念“宪法第十九修正案”生效一百周年。

这个“修正案”禁止美国任何人剥夺女性投票权,因此纪念它的方式,就是选取了5名美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代表,将她们的肖像刻在新版的25美分硬币上。

这5名美国杰出女性的选取标准,必须是在民权、人文、科学、艺术领域对美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黄柳霜的入选,理由就是她在艺术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美国人觉得黄柳霜很了不起,不仅仅是因为她在那个年代主演了许多电影,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而是因为她一直在努力为华人族群争取权益。

美国铸币局局长文特里斯·吉布森(Ventris C. Gibson)在新闻稿中表示:“她(黄柳霜)是一位勇敢的倡导者,为亚裔美国演员争取了更多的代表性和更多多维度的角色。这个硬币的设计是为了反映黄柳霜所取得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她在一生中克服了许多挑战和障碍。”

这就奇怪了,同样一个人,中美两个社会的评价是截然相反的。

中国人觉得黄柳霜是“辱华”的,而美国人觉得黄柳霜是在为华人族群争取权益的。

这究竟是双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还是有什么误会呢?

我们还是要从黄柳霜的真实经历中去寻找真相。

1905年,黄柳霜出生在洛杉矶唐人街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经营了一家洗衣店,家中共有8个孩子,黄柳霜排名老二。

到黄柳霜这一代,已经是在美国的第三代华人移民了。她的祖辈在“淘金热”的时代来到美国,在矿区工作,后来父辈又开了洗衣店为生,这些工作,都是美国最底层的营生。

黄柳霜出生的前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将所有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议案,排华运动正处于最激烈的阶段,美国社会充满了对华人的偏见和歧视:禁止华人与当地人通婚,禁止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已经定居美国的华人,离开美国之后也不能再返回……

那个聪明阴险的著名华人漫画形象——傅满洲,和黄柳霜一样,也是诞生于这个时代。

黄柳霜九岁那年,收到了一位慷慨顾客的小费,她拿着这点钱买了一张电影票。那是她人生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在那个暂时告别了现实的“造梦光影”中,她与电影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电影追梦之路。

年少的黄柳霜,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看电影,就是独自排练电影里的桥段,这在家人看来非常担心,因为她常常会自言自语,甚至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

但正是这些无师自通的苦练,为她后来备受专业人士推崇的演技打下了基础。

从十几岁开始,她就努力争取到了一些跑龙套的角色,父母的反对并没有阻止她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做一个演员的梦想。

1921年,16岁的黄柳霜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默片《人生》中饰演女主角,和她演对手戏的之当时著名的演员朗.钱尼。初出茅庐的黄柳霜,凭借着超乎年龄的老道演技,征服了所有人。

紧接着,黄柳霜又出演了真正是她走红的电影《海逝》。在这部影片里,她饰演一位白人的情人,在被抛弃后独自生下孩子,苦等情夫回来。结果等到的,却是和别人结婚的情夫,她将孩子托付于人后,跳海自尽。

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让黄柳霜成为了知名演员,接下来她的片约不断,但能够获得的角色,全部都是好莱坞眼中华人女性的刻板形象。

她饰演过蒙古女奴,饰演过华人妓女,还饰演过神秘妖艳的龙女。她以着装胆大,性感妖娆著名。但也因为总是饰演这些角色名,让她的“辱华”标签伴随了一生。

黄柳霜后来也厌倦了这些“负面角色”,她为了饰演一些正面角色,不惜推掉了很多演出合约,还离开了好莱坞前往欧洲发展。

1942年,她出演的反日宣传电影《缅甸炸弹》和《重庆夫人》在美国播出,她将这两部电影的片酬所得全数捐赠给了中国用于抗日。

1961年2月,黄柳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56岁。此前一年,她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对于黄柳霜的“辱华”,我觉得当时的中国社会是过于苛责了。而到了今天,这个“老黄历”也可以翻篇了。

黄柳霜生活的时代,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形象充满了偏见。而她作为一个想要在好莱坞实现电影梦想的华人女孩,只有被角色挑选的权利,而没有挑选角色的权利。

当然有人会说,那她可以选择不演电影啊,不去做电影明星的梦,不就不用出演那些有辱中国女性的角色了吗?

但我们平静下来想一想,一个在美国的洗衣店里长大,从小就梦想着成为电影明星的年轻女孩子,能够拥有出演电影,甚至主演的机会是多么难得。

黄柳霜如果因为“负面角色”而选择不演,那是她小小年纪就特别深明大义,是非常可贵的。而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这样的女孩子是想不到后面这么多事情的,她们看到的,是人生难得的机会。

有多少女演员当时为了抓住机会,不要说出演负面角色,就是出演一些“限制级”的角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况且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黄柳霜就开始不再出演那些负面角色。

要知道,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公然在法律中歧视华人的时代。

她演艺生涯的后半段都在为出演正面角色而努力,她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刻在美元上的亚裔人物。

“辱华”这个老黄历可以翻过去了,黄柳霜也应该成为华人的骄傲。

2019年,第二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星”的华人女星刘玉玲,在演讲中特意提到了黄柳霜,她说:“感谢黄柳霜为她和其他华裔演员开辟了道路。”

这就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每个人都只能做自己的那一份,很难超越时代的束缚,但后来者会沿着前人努力的方向和道路,开创一个更进步的时代。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隆重纪念黄柳霜的原因。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