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堅/采訪報導)中餐業是美國華人社區的重要產業,在美國中餐業的發展史,也反映了華人在美國發展的歷程,日前(12月10日)芝加哥中國城的美洲華裔博物館舉行一場私人招待會,向公眾宣佈將在12月11日開始向公眾開放長期展出大型的展覽「中餐在美國奮鬥與成功的故事」。

芝加哥美洲华裔博物馆館長刘振斌致詞
美洲華裔博物館館長劉振斌介紹說,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是美國中西部唯一的華裔博物館,創建於2005年,在大家的支持下發展壯大。博物館的會員費從每年30美元開始,還有500美元一年的公司會員,歡迎大家積極支持華裔博物館。



美洲华裔博物馆董事会主席郑纬略講解了歷史上美國對中餐行業的限制
美洲華裔博物館董事會主席鄭緯略,講解了歷史上美國對中餐行業的限制。在20世紀初期,芝加哥市出臺限制中餐業的條例,只允許高端的中餐館, 包括要求中餐館采用高檔餐具,鑲嵌珍珠母的餐桌和椅子。這樣就造成中餐館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只有很少的人能開中餐館,就限制了中餐館的數量。



展览小组组长梅素兰(Soo Lon Moy)
展覽小組組長梅素蘭(Soo Lon Moy),講到這次中餐業展覽的意義是與公眾分享華人移民美國的故事,美國中餐業的歷史,也反映了美國華人受到限制,在歧視中努力奮鬥,用艱苦換取成功的故事。梅素蘭也希望大家在清理家中的雜物時,如果發現有歷史價值的物件,就送到博物館。還有博物館也歡迎口述歷史,自己的家庭有故事,也歡迎與博物館分享。



中餐展橫幅



精美的中餐餐具展



以前的豪華中餐館照片



老四川餐館介紹
170年來,美國中餐業充滿了奮鬥、創新和成功。在中餐展上,圖文並茂地講述了中餐在美國的發展歷史。美式中餐在19世紀末誕生。華人企業家銳意把生意擴展到華埠外,並推出了高檔中餐館,以吸引都市夜生活人群。為了讓食客體驗到獨特的用餐氛圍,華人企業家不惜花費重金,在內部裝潢上采用繁復的中式設計 。他們在提供炒雜碎和芙蓉蛋等美式中餐的同時,還提供豬扒牛排等英美菜式,並經常允許食客參觀他們現代化的、一塵不染的廚房。現場樂隊表演和舞蹈演出越發成為這些餐館的主要賣點。



展覽團隊合影



優秀的展覽團隊合影
1882年《排華法案》幾乎關上了華人的移民大門,只有高檔餐館的主要投資人才可以在移民局取得移民身份,從而為華人在排華時代創造了一絲就業和移民機會。
“中餐在美國:奮鬥與成功的故事”展覽突顯了美國華人的奮鬥、堅韌和創業精神,將華人移民歷史與中華美食的普及聯系起來。美國中餐業的故事展示了中餐館在美國擔任中國文化和美食大使的角色,擁有百年歷史的唐人街仍然生機勃勃,並被譽為美國唯一仍在發展的唐人街。



展览现场嘉賓
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501(C)(3)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推動對美洲華裔文化的欣賞及其作為美國史料重要組成部分的貢獻,並通過展覽、教育和研究來保存中西部地區的美洲華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現場来宾互相交流熱烈
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目前開放時間為周三和周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2時,周六及周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