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頌安專欄

袁頌安專欄 : 《感 悟》 /   文 : 袁頌安

近年來看書閲報,讀到一些智者高人,為人處世的心得,深獲我心。我以一種敝帚自珍野人獻曝的心情,想要和家人好友們分享,給有心人參考,作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指引。

美國名律師 丹諾:
「諾亞方舟」和魚的邏輯。上帝嚴懲貪得無厭的世人,下了四十晝夜大雨淹死了全球除了在方舟上的生物,那麼活在水中的魚呢?

禪宗一段話:
「老僧三十年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囂俄:
「如果世界上的書,全需要燒掉,而只許留一本,應該留什麼?只留《約伯記》,約伯貧亦謝天,富亦謝天,病亦謝天,苦亦謝天!

王姜貴的小說《旋風》:
「像修仙的人學打坐僻穀一樣,為了一種永遠不能實現的想像去吃苦,實在沒有意義!」

胡適自由主義是什麼:
「有人說自由主義,可以沒有自由。自由主義裏如果沒有自由,正如長阪坡裏沒有趙子龍,空城計裏沒有諸葛亮,有些不順口罷?」

古人論政四字訣「勤 謹 和 緩」,胡適用來說明治學方法:
「勤」即是眼勤手勤。即是「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勤求材料,勤求事實,勤求證據。
「謹」即是一絲一毫不苟且,不潦草,舉一例,立一證,下一結論,都不苟且,即是謹,即是敬慎。
「和」解作「心平氣和」,解作「平心靜氣」,解作「虛心體察」。平心考查一切不合吾意的事實和證據,拋開成見,跟著證據走,服從人,「和」之至也!
「緩」字在治學方法上,也十分重要。其意義只是從容研究,莫急於下結論。證據不充分時,姑且涼涼去,姑且懸而不斷。

朱熹:
「寧近勿遠,寧下勿高,寧淺勿深,寧小勿大。」

胡適寫作八字秘訣:
「開門見山 水清見底」

恐懼產生迷信,也會產生殘忍的行為:
羅馬 – 迦太基戰爭中,迦太基人竟然用貴族之子投火作燔祭犧牲獻禮。

我們很容易犯錯的原因,事實上並不知道的,而自以為知道!

如果聼到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相左,使得你發怒,那表示你下意識發覺自己沒有充分理由支持己見。如果有人説二加二等於五,你只覺得好笑,而不發怒。

避免武斷,設想自己和一個彼此意見不同的人辯論:
甘地反對鐵路、汽船,整個工業革命他都想廢除。你認為近代技術的益處無庸置疑,如果你想知道你合乎一般潮流的想法是否正確?你不妨考慮甘地可能提出的反駁,來測驗自己的理由。

小人不可與輕作緣,亦不可與輕作難。

得意時毋太快意,失意時毋太快口:
得意時毋太快意,則知利害者能之,失意時毋太快口,則賢者或未能之。快口豈特怨尤哉,夷然不屑,故作曠達之語,其招禍甚於怨尤也!

古詩:利旁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紀曉嵐:
讀書而不知禮乎?蓋春秋責備賢者,理如是矣!故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必苟同。世於違禮之事,動口某某曾為之,夫不論事之是非,但論事之有無,自古以來,何事不曾有人為之,可一一據以藉口乎?

因果有爽耶?夫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敗,勢也。刼財者必誅,殺人者必抵,理也。同好色者而稟有強弱,同嗜博者而技有工拙,則勢不能齊。同刼財者而有首從,同殺人者而有誤有故,則理宜別論。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間功過互償,或以無報為報,罪福未盡。或有報而不即報,毫釐比較,益微乎微矣!君執目前所見,而疑天道難明,豈不慎乎?

程頣:
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天下患。

唐 韓退之 – 治家格言:
大丈夫成家容易  士君子立志不難  退一步自然幽雅  讓三分何等清閒  忍幾句無憂自在  耐一時快樂神仙  吃菜根淡中有味  守王法夢𕚃無驚  有人問我塵世事  擺手搖頭説不知  寧可採深山之茶  莫去飲花街之酒  須就近有道之士  早謝却無情之友  貧莫愁兮  富莫誇  那見貧長富久家

所謂「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
世間的價值觀念,不是必然的,得失之間也不是絕對的。真能率性而行,開濶襟懷,自然無所牽掛,而能得無窮之樂!

夏元瑜「寵物」之事:
中國古人見公鳥餵母鳥之事,説成「慈烏反哺」。其實是寒鴉的求愛,於是烏鴉得了孝鳥之名。

Categories: 袁頌安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