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要聞

芝加哥活禽店喚醒移民的特殊記憶

(芝加哥時報/快訊)芝加哥論壇報報道,聖誕節的前一週,在W街5955號的約翰活禽肉店裏,動物們正在忙碌着。雞咯咯叫着,交替地啄着籠子上的餵食盤,鵪鶉正在打盹。一名從外賣窗口遞出顧客訂單的員工唱着:“La Blanca Navidad llega。Y nos alegra el corazón。”活禽商店吸引着移民,對他們來說,穀倉院子的氣味意味着農場新鮮的肉。擁有這家店28年的雷·齊亞德(Ray Ziyad)說。他出生在約旦,當他來到芝加哥時還是個孩子,幾乎沒有想到他有一天會擁有自己的生意。他從阿爾·戈登(Al Gordon)手中買下了這家可以追溯到1942年的商店。戈登說:“當這家店開張時,我敢說,半徑5英里內還有14或15家這樣的活禽店。”西北區這樣的的社區爲他提供了意大利人、希臘人和波蘭人組成的客戶羣。齊亞德說,他的客戶大多說西班牙語,現在他的店是附近唯一的活禽店。即使是在全市範圍內,可能也只有不到12家。

幾十年來,活雞店引發了很多討論,支持和反對都有。1949年,市議會就一項法令進行了辯論,該法令將關閉250家活禽商店,因爲它們離住宅、學校、教堂和其他機構太近。據芝加哥論壇報當年的報道,“市長馬丁·肯內利說,他參觀了一些受影響的場所,發現其中60%的場所條件惡劣。”即使到了2020年,22歲的德保羅大學畢業生梅根·博伊爾斯也曾向WGN記者抱怨西側2141號Ciales家禽店傳出的景象和聲音。

古生物學家報告說,雞是人類最早食用的家養動物之一。中國民間傳說認爲雞有辨別真僞的能力。1908年,芝加哥一宗謀殺案的律師要求證人在公雞面前宣誓。控方證人都是中國人,辯方要求每個人在法庭上殺死一隻公雞,並用公雞的血寫下“一個誓言,他將說出真相,否則將遭受他剛剛施加在另一個生物身上的命運。”而根據猶太人的傳統,雞每年都承載着一個人的罪孽。在贖罪日前夕,虔誠的人們把雞在頭頂上揮舞了三次,同時說:“這是我的交換,這是我的替代品,這是我的贖罪。這隻公雞(母雞)會去死,而我將進入並開始一個美好的長壽與和平。”

在約翰活禽餐廳,齊亞德以此來描述他的美國夢時——他的美國夢讓一個身無分文的移民成爲企業家。他開了一家商店,用家鄉的味道和氣味歡迎新來的人。當羽毛飛揚起來的時候,它還讓人想起了一位非猶太人的司法部長,因爲他曾說,如果你說你的雞是kosher的,它們最好吃起來是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