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時報/快訊)15年前北伊大發生震驚全美的校園兇殺命案, 造成5人死亡,21人受傷。
芝加哥論壇報報道,那是15年前的一個星期二,槍聲、火警警報和玻璃破碎的聲音回蕩在凱文·斯特龍伯格的記憶中。在他的記憶中,當一名槍手在北伊利諾大學開槍時,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
斯特龍伯格当時正在上課,一名前NIU學生從講臺後面的門沖進來,用獵槍和半自動手槍開槍,斯特隆伯格一邊祈禱,一邊看著槍手走回講臺,開槍自殺。這段經歷一直陪伴著他。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的大四學生,這場悲劇堅定了他成為一名治療師的決心,並促使他與創傷受害者一起工作。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涉及隨機、故意大規模殺人的事件從2000年的1起增加到2021年的61起。根據一份聯邦報告,2020-21學年,美國發生了93起校園槍擊事件,是20年來的最高記錄。
在NIU,家屬和倖存者仍然記得五名死者:蓋爾·杜博斯基(Gayle Dubowski), 20歲,來自卡羅爾溪流(Carol Stream),主修人類學,參加聖經學習;20歲的卡特琳娜·加西亞(Catalina Garcia)來自西塞羅,是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32歲的美國陸軍退伍軍人朱莉安娜·格漢特(Julianna Gehant)來自門多塔農村,主修基礎教育;19歲的瑞安·梅斯(Ryanne Mace)來自卡彭特斯維爾(Carpentersville),是一名心理學優秀生;20歲的丹尼爾·帕門特畢業於埃爾姆赫斯特的約克高中,在校報工作。
所有大規模槍擊者都沒有共同的特徵,但超過四分之一的犯罪者年齡在21歲到30歲之間,94%是男性,46%是白人。然而,75%的襲擊者不是年輕人,女性犯下了一些罪行,超過一半的襲擊者是非白人。雖然校園槍擊事件最受關注,但迄今為止最常見的大規模槍擊地點是零售店、開放空間和商業場所。攻擊者的動機通常不清楚,但心理健康問題、職場糾紛和意識形態信仰是常見因素。
自2012年康涅狄格州紐敦(Newtown)的校園槍擊案造成26人死亡以來,國會提出了數十項控槍措施,包括更新聯邦攻擊性武器禁令,但由於共和黨人的反對,除了一項外,其他所有措施都未能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