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是一個憂傷的日子,全世界也因為此事, 導致全球的整體局勢正逐漸改變; 從2022年2月24日起至今的俄烏戰爭, 雙方仍不見停火的跡象,且戰況亦陷入膠著狀態, 另隨著美國及歐盟發起的國際制裁,也未造成俄羅斯太大的影響, 反而讓西方資本社會的經濟有所動盪。

「烏克蘭的地理價值」
烏克蘭, 因為擁有廣闊的平原地帶以及經聶伯河長期沖刷而形成的肥沃土地, 自古希臘時期開始,便是提供整個東地中海地區( 巴爾幹半島及安納托利亞半島)的重要糧食來源; 且加上黑海獨特的地理條件,也順帶發展了烏克蘭地區的海上貿易, 使烏克蘭地區在當時就建立起非凡的經濟價值。
而將目光放到現代,在整個後冷戰時期(蘇聯解體), 獨立後致力區別與俄羅斯的不同並積極爭取參與歐洲核心事務的烏克 蘭,又因為本身國土的地理位置環境, 突顯除了能提供全世界的前五大糧食生產區這價值外, 更能讓北約及歐盟在面對俄羅斯的壓力下, 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 加深了在整個世界島中的重要價值,然而卻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烏克蘭的地緣價值,不僅僅局限於陸地, 而在海洋上也是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這也可以理解為何俄羅斯在承襲蘇聯之後, 仍對烏克蘭緊抓不放的原因。畢竟對俄羅斯而言,能控制烏克蘭, 有著幾點重要的實質意義:一、獲得廣大的糧產區;二、 坐擁豐富的天然礦產資源;三、掌控黑海的海上貿易路線;四、 壓迫歐盟及北約的東擴行為;五、增加國際上的話語權。
「俄羅斯的戰略佈局」
《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是出自《孫子 . 謀攻篇》的一段經典,當然在世人的眼中,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已是下下之策。
但在戰線進入膠著之際, 眼見烏克蘭全國上下正為了國家興亡而奮鬥努力之時, 俄國總統普丁卻仍展現餘力在外交手腕上, 足以證明俄國對外的一系列政策,並非隨著戰事的發展且戰且走, 而是在戰前就已經規劃到這一步並且完成了相對應的佈局。
所謂的「某事在人,成事在天」,假借上天的名義, 只是給毫不知情的局外人一個安慰的手法。 一個國家的所有發展政策,無論是對外及對內, 事先的計劃必須縝密且達到疏而不漏的程度。
何謂疏而不漏?一份計劃, 理應將所有有利及不利的因素全部考量進去, 連同對方及己方所有的動向皆要評估在內,而不是為了討好決策者, 盡寫些好看的場面話,但在實質上卻無法為國家整體獲得利益。 是故,連己方的失敗也要考量進去,才尚且能稱作一個完整的計畫。
對於俄羅斯而言,縱使因出兵烏克蘭而被國際制裁, 但以下幾個國家的態度,卻不是西方能夠掌控的:一、 左右搖擺不定的土耳其;二、與美國及歐盟保持中立的印度;三、 反對西方的阿富汗及伊朗;四、企圖恢復漢唐盛世的中國。
上述所提的五個國家,其地理條件對俄羅斯的重要性, 相信對世界地理有點基礎知識的讀者,應該明白筆者表達的概念。 在俄國西側被西方圍堵,亦或者可以這樣解讀:「 成功迫使歐盟及美國將注意力放在東歐地區。」此為筆者的假設: 倘若,俄羅斯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重返歐洲呢?
那俄國的可能目的,筆者整理以下幾個看法:
一、 緩解西方各國因中國的一帶一路外交經濟戰略及企圖突破第一島鏈的 軍事活動,而給予政軍經打擊的壓力;
二、透過俄烏戰爭,使伊朗、阿富汗及印度等國家, 更加看清歐美諸國的本性,並以此為突破口,破壞印太戰略的佈局;
三、建立並統合以東亞、南亞、 中亞及北亞等地區為主體的新大陸經濟體系。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
在麥金德的地緣政治學理論中,歐、亞、非三大洲為一個世界島, 並以此強調:東歐為世界島的心臟地帶。故得東歐者,得世界。
加上後續斯皮克曼在兩次世界大戰後提出控制邊緣地帶就是控制歐亞 大陸,即控制整個世界的論述。 故整個歐美諸國其實重心長久以來都在歐洲及亞洲西部區域, 並藉由兩大洋帶來的海上貿易所建立的霸權地位, 牢牢地控制以避免再次有陸上霸權的出現。
但那是在以往交通不便的前提下所產生的論述, 倘若整個亞洲大陸內的交通網建設完成了呢?
1995年由東南亞所提出的泛亞鐵路便是一個很好的構想, 將鐵路高速化,建立高速道路網,排除各種地形困難, 使歐亞各國的天然資源不必經由海上貿易, 便可快速的運抵其他國家,降低運輸成本,增加貨物流通量, 帶來更多的經濟成長。
對於英美等靠著大海形成的海上霸權, 當然不會默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但若有幾個大國出來主導, 並如同歐盟成立時的手法一樣, 先將幾個國家或是地區先整合並完成高速道路網, 藉以吸引周遭國家一同加入這個新興體系呢?
國際局勢如同人心,是詭異多變、難以猜測的。 俄國讓世界各國看到出兵烏克蘭,不一定是他真正想讓世界看到的, 更多時候可能只為了掩人耳目,只為了謀劃一場更大的佈局。
或許,我們正處於一個時代的交替, 目睹一場海上霸權轉換為陸上霸權的時刻。
以上筆者觀察分析,恭請各位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