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汪會談」历史盛會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峽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 在新加坡召開「辜汪會談」。4月29日上午10時40分, 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與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在新加坡海皇大廈4樓, 在2百餘位記者的見證下,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 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 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等4項協議。
「辜汪會談」是1949年以來, 首次由兩岸當局正式授權的民間中介團體最高負責人會面, 並簽署4項協議,代表海峽兩岸進入緩和、對話的一個和平發展期。 也是當時全世界重要媒體及兩岸人民皆關注的一個歷史性時刻。
1991年海峽兩岸分別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 兩會成立的目的是要進行兩岸之間事務性的協商, 即要解決故蔣經國總統1987年11月2日, 宣佈老兵及民眾赴大陸探親後所帶來的的人員往來、貿易、投資、 進而雙方的文化、教育、媒體、科技的交流等, 皆需雙方進行協商有所規範。在台灣方面總統府成立「國統會」、 通過「國統綱領」、「一個中國解釋文」 及1992年10月28日至12月3日,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 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謀求國家的統一, 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達, 兩會之間事務性協商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的「九二共識」 。經過兩年的時間準備,兩會之間的磋商, 排除了兩會領導人會面的障礙,才會有「辜汪會談」。
1993年初海基會高層改組,由原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先生, 於3月12日就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 邱進益秘書長非常積極推動辜汪會談, 3月25日即派法律處許惠佑處長一行赴北京洽談「文書驗證」及「 掛號函件查詢」,三天之內達成雙方同意的初稿。 4月7日邱進益秘書長率石齊平副秘書長一行10人, 赴北京與海協會唐樹備常務副會長舉行「辜汪會談」 第一陛段預備性會磋商,草簽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及「 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並達成7㸃協議,大要為1, 定位:雙方均認為辜汪會談是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 功能性的會談。2, 正式會談定於1993年4月27至28日舉行,必要時延長一天, 3,會談地點新加坡。4,參加人員雙方均為會務人員, 各不得超過10人。5, 第二次預備會議於4月23日在新加坡舉行。6,正式會談議題:( 1)兩會會務(2)經済交流(3)文教科技。7,正式簽署「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與「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
4月11日邱進益秘書長返回台北, 16日令筆者於19日率領先遣小組,前往新加坡處理「辜汪會談」 我方有關準備事宜。主要的任務是安排我方代表團的食宿, 協助近百位記者需求事宜,拜會新加坡海皇大廈有關人士, 在會談期間做適當的安排。拜會新加坡外交部, 確認地主國如何支援兩會代表團。 最後我方代表團的住宿確定在威信廣塲。
4月22日下午邱進益秘書長率領法律處處長許惠佑、 經濟處處長張宗麟、法律處專員林源方、 秘書處專員田忠勇於22日下午抵達新加坡。 而唐樹備常務副會長率領鄒哲開、周寧、馬曉光、田曉玲、 張壯民也於日晚間抵新加坡,準備23日舉行為「辜汪會談」 的第二階段預備性磋商。

邱進益在4月22日飛往新加坡的途中向隨行記者說明, 全年事務性商談的時間表。邱進益說希望1993年, 5月雙方能開始協商遣返問題、7、 8月間就兩岸共同防制海上犯罪展開協商、 年底前就漁事糾紛議題進行討論、 明年上半年召開首次兩岸經濟交流會議、以及智慧財產權問題、 和大陸提出共同開發資源問題。
23日下午三時兩會舉行第二階段預備性磋商,重點為: 邱進益提出下列問題,兩岸簽訂台商投資保障協議的問題、 兩岸經貿糾紛可在第三地仲裁問題、台商融資問題、 停止對台商進行不按法律規定的攤派、 台商擁有經營自主權及進出口自主權、台商資金可自由匯出大陸、 台商在大陸使用外匯券問題、海基會組織台商巡迴服務團問題。 唐樹備同意將我方的意見提交大陸相關單位, 以落實對台商的投資保障。 唐樹備提出台灣方面應該進一步放寬目前台商到大陸投資的限制, 以及大陸產品輸入台灣的限制,台商的困難也有來自台灣不能直航, 只能間接投資的限制所致。
第二次階段預備性磋商,對於「辜汪會談」的議程和議題加以確認, 雙方確定「辜汪會談」 第一次會談於4月27日上午10時在海皇大廈舉行, 28日會談結束後將共同簽署文件,(後延長至29日上午簽署)。
4月25日上午海協會汪道涵會長及夫人孫維聰率領劉剛奇、 孫亞夫、劉建中等11人於下午5時30分抵達新加坡。 4月26日上午海基會辜振甫董事長及夫人辜嚴倬雲率領實石齊平、 朱榮智、呂國霞、何家麟、王中倍於下午2時20分抵達新加坡。 辜振甫董事長與行前發表談話,表示:「 一定基予國家尊嚴及對等互惠原則,與大陸海協會進行協商。」 抵達新加坡後發表談話,引用李登輝的話說,「 台灣與整個中華民族關係是切不斷的」,並重申「這是一項民間性、 事務性、經濟性及功能性的會談。」他說「 展望未來如何消除彼此間多年來的隔閡與敵意, 的確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程,期盼海峽雙方都能以開闊的胸襟、 理性的瞭解、高度的智慧、務實的態度及穩健的步伐來加以推動。」
辜振甫董事長於4月26日下午20抵達新加坡後, 隨即於下午5時,由邱進益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陪同, 代表李登輝總統前往拜會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表達問候之意, 並向李光耀說明「辜汪會談」的有關問題,及我方的大陸政策。 為了顯示兩岸的對等待遇, 李光耀也在同日下午3時會見了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及唐樹備。
4月26日民進黨施明德及呂秀蓮所率領的10餘人宣導團, 也抵達新加坡。27日上午9時30分在海皇大廈前進行抗議, 並向中外記者分發「獨立建國綱領」,表達了民進黨的看法。
歷史性的新加坡辜汪會談, 於4月27日上午10時5分雙方代表同時進入海皇大廈4樓會場, 參加會談的雙方代表,海基會有辜振甫、邱進益、石齊平、李慶平、 朱榮智、張宗麟、許惠佑,張全聲、何武良、李圓芳。 海協會有汪道涵、唐樹備、鄒哲開、劉剛奇、孫亞夫、徐志勤、 李亞飛、劉建中、周寧、馬曉光。
雙方代表坐定後,辜汪兩人在全世界記者的注目下握手四次, 之後進入正式會談。由於會談邀請方是大陸海協會, 汪道涵會長首先發言,宣讀書面談話稿,代表江澤民、 李鵬問候李登輝、連戰、郝柏村。 並提出海上兩岸定點直航的三通要求, 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八點主張及兩岸科技文化交流的具體問題。 總計講了五十多分鐘。
辜振甫董事長隨後發言,提出在北京第一次預備性磋商的邱、 唐兩人兩人所達成的7項共識基礎上,就兩會重要會務、兩會經貿、 社會、文教及科技交流等問題交換意見, 希望能建立兩會聯繫協商制度, 以解決兩岸民間交流所延伸的各項問題。 兩岸交流過程中一些脫序現象亟待妥善處理, 例如非法入境人員之遣送、共同打擊海上犯罪活動、 海上漁事糾紛之處理等。
對於台商在大陸投資保障的問題,辜振甫說,固然兩岸目前的情勢, 還不能進入直接雙向投資的情況的階段, 但是進一步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權益卻至關重要。 而如何開誠磋商在法律上、行政上採取確實的措施, 卻是增進兩岸經濟交流的重要指標。 諸如租稅法定徵收之限制與補償、經貿爭端的公正解決、 經營利潤及撤資的匯出、相關法規之透明化及成立台商協會的問題, 都能經過磋商而達成的協議,並予以落實保障。
辜振甫認為我方已經逐步放寬台商在大陸投資之限制, 有必要促成開放兩岸工商界人士互訪, 並與海協會共同籌開民間性質的經濟交流會議。 至於討論能源資源交流問題,我們也認為值得研究。
辜振甫也提到兩岸青少年交流、新聞界交流、科技交流的重要性, 對於汪道涵所提直接三通,則未予回應,因我方的授權, 只能談事務性問題。
27日下午,邱進益與唐樹備進行第三次磋商, 而辜振甫夫婦與汪道涵夫婦則在松林俱樂部舉行茶敍。 汪道涵在談話中又提出希望將「三通」列入這次會談討論的題目, 辜振甫說未經授權不便討論,這次會談仍應以民間性、事務性、 功能性、經濟性的議題為主。
4月27日海基會與海協會已達成了三項協議,包括「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 兩岸間接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 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但對預定會後發表的共同文件名稱、 台商權益保障、兩岸經濟交流會議的議題、雙方仍有歧見。
台灣方面非常重視保障台商投資權益問題, 4月27日晚上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於董宮酒店宴請海基會人員時, 兩會人員還在討論有關的問題, 海基會副秘書長石齊平率領經貿處處長張宗麟、 法律處處長許惠佑等與海協會副秘書長孫亞夫、諮詢部副主任周寧、 專員馬曉光等六人, 商討有歧見的保障台商權益和兩岸經濟交流會議的文字的敲定工作, 雙方討論到凌晨才結束。
4月28日上午邱進益與唐樹備繼續第四場次磋商, 一開始邱進益就對汪道涵提出「三通」問題表達抗議,唐樹備表示「 可以充分了解」。但對台商保障與經濟交流會議, 雙方仍然各不讓步,因此在上午10時提前結束會議, 原訂下午舉行的簽約儀式,只好延順一天。
4月28日上午的會談氣氛不好, 邱進益非常明確地轉達台北的要求,希望十項台商保障都納入協議, 成為文件的內涵,但大陸方面堅持三通的前置交往、 放寬台商赴大陸投資,以及大陸產品入台等條件。
海基會所提出的十項保障台商投資權益措施,包括優惠待遇、 徵收之限制與補償、戰爭、騷亂等之損害賠償、 經營利潤及撤資等匯出、不當攤派費用之禁止、人身及財產安全、 相關法規的透明化、融資及幣券使用之困難、爭端之公正解決、 台商自主成立聯誼會。 海協會則認為國務院的22條保障台商權益已能充分保障,因此, 僅答應將少數幾項列入共同文件。 逐造成28日上午雙方未獲得共識。
28日下午3時,雙方談判代表,抵達海皇大廈會場。辜振甫、 邱進益和汪道涵、唐樹備先到休息室閉門密談, 對雙方歧見再交換意見,做最後的折衝。但並未成功, 35分鐘後回到四樓會場,辜振甫董事長首先發言, 對海協會朋友連日來的努力表示致意。由於雙方乃存部分歧見, 因此他建議下午的簽約儀式延至明天上午10時舉行。 汪道涵會長也說,完全同意辜先生的意見,大家都盡了很大的努力。 許多問題,尤其是經濟問題未有具體的協議,這次雖未有具體結果, 不過會談在融洽的氣氛中,也達成不少的的共識, 其他問題還可以留著第二次或第三次會談時再來談。
辜振甫董事長與汪道涵會長離開會場後, 邱進益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與唐樹備常務副會長及雙方談判代表又繼續 舉行第5次磋商,經過兩小時的討論, 對經濟問題及台商投資保障問題,仍無共識。 但確定了共同文件的名稱為「辜汪會談共同協議」 以及協議內容與與簽約儀式,磋商在下午六時結束。
28日晚上是辜振甫董事長宴請海協會汪道涵夫婦及代表團成員, 但雙方部份代表團人員仍繼續對4項協議做文字整理工作與最後定稿 ,「辜汪會談共同協議」中, 對於保障台商權益和經濟交流會議只做抽象的描述。
4月29日上午10: 時40分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海皇大廈4樓會場,簽署「 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協議」 在換文之後、兩人起身交換座位,再簽署「 兩岸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及「辜汪會談共同協議」然後換文、 換筆。辜振甫、汪道涵等雙方會談人員舉杯相互祝贺, 200多位兩岸及各國的新聞記者在場觀禮, 採訪見證這項兩岸40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高層次會談, 劃下句點的歷史時刻。
這次新加坡「辜汪會談」,總計來了94家媒體、 211位記者的參與訪問,其中台灣107人、大陸23人、 香港21人、日本19人、馬來西亞16人、新加坡2人、 其他歐美地區23人。會議期間我方每日要辦兩場吹風會, 上午11時及下午5時,甚至晚上九時還要加開一場吹風會, 以満足記者的需求。根據新聞局的統計到5月6日止, 兩岸及世界各地媒體總計發了505篇的報導。
辜汪會談之後,兩岸正式進入和平發展期,有關經貿、金融、教育, 文化、藝術、體育、觀光、媒體及人員來往, 雖因兩岸關係曾有起伏,但仍持續進行。
隨著馬英九執政八年期間,簽署了23項協議, 使兩岸和平發展期的內涵更為豐富。 近十年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一直維持1000多億美元, 而對大陸的投資佔我國對外投資的百分之四十。 今年4月29日適逢「辜汪會談」30周年, 也是兩岸兩會中斷交流的第七年。因為新冠疫期而封閉的兩岸交流, 正在逐漸恢復中,辜汪會談所奠定的制度以及各項協議, 三通已宣告重啓,其他兩岸貿易和台商權益維護,也在民意期待下, 至盼恢復舊觀。
維其有過這樣一段倒退的艱難和不便, 益顯過往在辜汪會談奠基的平順交流,得之不易。 辜振甫董事長及汪道涵會長對兩岸的和平發展, 開創了曾經美好的新境界,在近期風險暴增的情況下, 教人由衷崇敬當年兩位前輩計利天下、高瞻遠矚的策劃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