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選擇名校的迷思及背後帶來的負面黑暗影響

近年來,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創辦了許多連鎖特許學校,包括亞利桑那州的傳統學院(Heritage Academy)和德克薩斯州的紐曼國際學院(Newman International Academies),他們利用稅收來資助學校並教授他們的宗教價值觀。斯圖爾特寫道,通過與世俗教育改革者結盟,基督教民族主義者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正朝著“將美國公立學校轉變為保守的基督教學院”的目標邁進。


亞利桑那州的傳統學院網頁“將美國的公立學校變成私人管理的特許學校,並將監管降到最低”:這一計劃的推進不僅得到了德沃斯家族和科赫家族的資助,還得到了許多身為億萬富翁的,特許學校支持者的資助,這些人包括比爾·蓋茨、里德·黑斯廷斯(畢業於白金漢姆布朗尼克斯公司)、伊萊·布羅德、沃爾頓家族、邁克爾·布隆伯格,以及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他們是一個名為“教育改革民主黨”的私有化組織的成員,這些個人和團體為支持擇校的各州以及地方學校董事會候選人捐款,並且直接資助擇校組織。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公立學校通常會招收全國90%以上的學生;自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引入特許學校以來,該比例已經下降到85%。儘管過去五年,特許學校的擴張速度有所放緩,部分原因是特許學校的失敗率很高,但全國特許學校已經增加到7000所,學生數量占到了全國5640萬學生中的5%。 (目前大約有10%的學生就讀於私立學校,不過,由於家庭遷移、學校關閉、學齡兒童在家上學的比例不斷變化,很難獲得學生入學時間的準確信息。)
特許學校和教育券的增長反映了三十年來對擇校的倡導。第一個由政府資助的教育券計劃,於1990年在密爾沃基開始,在8年後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將宗教學校包括進教育券計劃內。 1992年,明尼蘇達州開辦了第一所由私人管理、但由政府資助的特許學校。目前,除了四個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和佛蒙特州)外,其他各州都有法律授權的特許學校,這主要是為了響應奧巴馬總統的教育部長阿恩·鄧肯設計的“力爭上游(Race to the Top)”計劃,該計劃要求各州必須先設立特許學校,才有資格競爭43.5億美元的聯邦基金。支持擇校的人士聲稱,特許學校和教育券學校的教育優於公立學校,但大多數研究發現,當特許或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招收背景相似的學生時,這些學校的教育成果幾乎是相同的;而那些考分突出的學校會謹慎選擇學生,或將表現不佳的學生剔除出去。然而,這些發現並未減弱富有的資助者們對擇校運動的熱情。
那麼,“擇校”是如何發展成一場全國性的運動的?又是怎樣將公共資金引入大多數州的私立和宗教學校的?天主教徒曾在19世紀40年代為他們的教區學校尋求公共資金支持,但沒有成功;在20世紀60年代,國會通過了《中小學法案(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Act)》,其中包括為在宗教學校就讀的低收入學生提供福利。但直到最近,才出現了全國性的“擇校運動”。羅納德·裡根(Ronald Reagan)曾就讀於伊利諾斯州的公立學校,他的朋友、自由意志主義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說服他支持教育券制度。弗里德曼在1955年的文章《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ducation)》中提倡教育券制度,並使用了諸如“選擇自由”、“政府學校”和“混合學校”等術語。他的觀點和言論很快受到了南方種族隔離主義者的歡迎。
裡根未能說服國會通過他為私立學校提供教育券和學費稅收減免的提議。 1981年,也就是他上任的第一年,他創立了國家卓越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並在1983年發布了一份名為《危機中的國家(a Nation at Risk)》的報告,報告譴責了美國公立學校中“不斷上升的平庸之潮”,並指責公立學校導緻美國產業流失到日本、韓國和德國。它列舉了美國學生在國際考試中的低位排名,卻沒有指出美國學生在此類考試中的成績一直很差,而且這些排名並不能預測未來國家經濟的成功。報告指出,SAT分數的下降反映了參加考試的低收入學生人數的增加。該報告並沒有像裡根所希望的那樣,加強對教育券和宗教學校的支持,其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一個關於“失敗的學校”的虛假敘事,該敘事避開了兒童貧困、考試成績和家庭收入之間的相關性、迴避了美國公司未能預測市場的變化(例如對節能汽車的需求)等問題。憑藉其對“公立學校的失敗”的尖銳言論,《危機中的國家》為擇校倡導者奠定了基礎。


在過去的30年裡,擇校的支持者聲稱,擇校將拯救那些“被困在糟糕的公立學校”的貧困兒童。在2017年的一次講話中,川普對國會表示:“教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民權問題”,這意味著家庭應該“自由選擇適合他們的公立、私立、特許、重點、宗教學校或在家自學。”當然,家庭早就有了這種自由,他的建議是在為公立學校以外的學校選擇提供公共資金。這真是高度的諷刺,正如史蒂夫·科茨(Steve Suitts)在《推翻布朗:現代擇校運動的種族隔離主義遺產(The racism Legacy of The Modern School Choice Movement)》一書中所展示的那樣。科茨是自由派最高法院大法官雨果·布萊克(Hugo Black)傳記的作者,也是南方長期的民權活動組織者。他詳細介紹了與布朗案抗爭的南方種族隔離主義者的核心策略:即擇校運動的歷史。
(澎湃新聞)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