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參謀聯席會主席密利(Mark milley)上將,6月30日在華府「全國記者俱樂部」 午餐會上發表演說, 表示無跡象顯示中國大陸已決定在2027年攻打台灣。 密利的講話是針對美國中央情報局科爾(David Cohen)副局長曾於2022年9月稱中國國家主席( 應是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 習近平下令軍方在2027年前具備武統台灣的能力。
密利上將認為習近平沒有說他決定侵台, 而是要解放軍具備這樣的能力。
中共目前對台政策的主旋律仍然是和平統一,但不排除武力統一。 中國要用武力統一台灣或産生台海危機,需要有下列的情勢:
1,台灣當局進行法理台獨的進程, 也就是在立法院提出修改憲法的提案,提出台灣獨立的條文, 包括改變國號、國旗及領土範圍,並進行全民公投, 確定修改為台獨憲法。
若此一情勢在台灣產生,中國大陸毫無懸念,必定對台灣用武, 但密利上將並未提出此一可能的變局。而台灣是否要獨立, 與美國的支持與不支持有密切的關係。
2,根據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美國之所以提供台灣防禦性的武器, 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台灣維持有足夠的防衛能力。 但美國現行對中國大陸的戰略,已由「接觸」改為「遏制」的戰略。 擬運用台灣成為美國在東亞第一島鏈圍堵中國大陸的前沿, 中國大陸為何要進行全面戰備,是針對因應美國的印太戰略, 美國擬將東亞北約化是主要的原因。
美、中兩國最主要的矛盾是老大與老二的競爭與衝突, 而此一競爭與衝突関係上,美國是屬於主動的一方。 美國依據其現階段的國家利益,主動提供大量軍備軍售予台灣, 高官訪問台灣,提供對台軍事訓練,美國軍機及軍艦( 包括航空母艦群)以自由航行權為名,通過台灣海峽, 以先進偵察機臨近中國大陸領空、領海。 目前雖不會有立即戰爭的危險,但擦搶走火的可能性大增。
3,美國與中國大陸政治關係的基礎是建交三公報, 目前美國對建交三公報的執行力度已質變,有時還背逆而行, 並反要提升台灣關係法的位階, 也就是改變過去近40多年的中美和平狀態, 這是中美之間關係緊張及台海危機的最主要原因。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訪問北京, 主要是帶着拜登總統的強化中美兩國關係「去風險化」 及多元化的構想與北京溝通。布林肯北京之行後, 有中美兩國關係看似稍有緩和跡象,也就是布林肯接受中國大陸「 和平共存」的概念,雖然中美「和平共存」可能只是暫時性的, 但有總比沒有好。後續演變發展,其實主動權仍然操之在美, 戰爭形態以外的各種國力競爭必然更加激烈。
美國密利上將是從軍事角度來看台海問題, 當國務卿布林肯在微調與中國大陸關係時, 是否也應對美軍在台海的作為也應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