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作家 霍科姆 Eric Holcomb 2015年3月24日發表的書中說,美國總統 雷根 是被 幽浮愛好者認為最公開支持 幽浮 和 外星人 存在理論的總統。雷根總統在1987年聯合國大會演講, 公開勸蘇聯戈巴契夫放棄共產主義,並還特別談到 幽浮 ⋯據說雷根總統的狂砸300億美元「星際戰爭計畫」STAR WARS ,一方面以反彈道飛彈防衛蘇聯的襲擊, 事實上也是對外星人襲擊地球的防衛計畫⋯大家也相信 甘迺迪總統 也支持 幽浮 和外星人的存在。
中時新聞網2022年3月26日報導, 在25日台灣南部民眾看到,天空有多片宛如飛碟的雲, 高雄港上空同様也有出現 ⋯ 讓沉寂很久有關 飛碟 的訊息,又再度成為話題。我也想起多年前 黃永武先生的《幽浮紀事》這篇文章。 黃先生把我國古籍上有關飛碟的記載節錄下來,有根有據, 非常精彩。我把它轉載如下,以供對幽浮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黃永武先生的《幽浮紀事》比較長,所以我分兩次刊出:
明 楊儀的《高坡纂異》卷中,是記載幽浮奇事在古籍中最動人心魄的, 不但見「雲中二舟」起降清晰,而且舟中的 外星人還下降走出飛碟,與世人接觸,把當時目睹的十幾個人嚇煞了 ⋯
幽浮的討論,已沉寂了一陣子,但是今年 八月十七日凌晨,土耳其發生芮氏規模 6·8 級的大地震,預估死亡人數達三萬餘,據報載地震發生時, 上空出現了幽浮。
記得研究幽浮的史事上寫著:五十五年前原子彈轟炸日本時, 有人看見幽浮出現。阿姆斯壯登陸月球, 美國太空總署的電視攝影中,也出現圓球光點在空窺視。 美國推演星戰計畫時,也有幽浮出没監視。幽浮很少介入, 對於人間,只作壁上觀。每値人間有大災難、大動作, 好像它都已知悉。
幽浮再次被報導,令我想起許多中國古書裡有關怪異的記載, 可能都是見到了幽浮。例如 沈三白的《浮生六記》,他自己説是「記其實情實事」, 大凡有情人一讀,無不淚潤面頰。因為所寫十分真實, 都是親身經歷,很少虛構臆測。所以當我讀到沈氏於嘉慶甲子( 西元1804年)農曆八九月到崇明島上,看到「神燈神火」 那一段,特別注意,他寫道:「一夜,忽見數十里外有紅燈, 大如栲栳,浮于海中,又見紅光燭天,勢同失火!」。 崇明島是由長江淤沙沖積而成,孤懸於長江口東海上, 當時沈氏從瀏河口航海百餘里,到那茫茫蘆荻、絕少人煙的島上, 住在丁姓産主的倉房中,臥床向外矚望,就是海濤。 丁姓產主把這出現的「紅燈」叫做「神燈神火」,並且說:「 此處起現神燈神火,不久又將漲出沙田!」。 可見島上人對此海上奇火已見過多次, 認為是海埔地將要新生的好兆頭,滄海又將隆起一塊桑田來了。 產主的猜度未必正確,但也證實海上神燈,是真有的事。
崇明島的海程要百餘里,那麼這數十里外的紅燈, 是浮於海面上空的。海中夜晚忽現紅光像火燒,而懸著的大紅燈, 大到像「栲栳」,栲栳是浙江吳語,音同「刻老」, 是農村裝穀子的大籮筐,周大一圍半以上,高及成人腰際, 我兒時在浙江農村,見家家均有栲栳,所以沈氏拿來做比喻。
清初海中怎能有懸空的大燈燭?數十里外看來還如此大, 實際紅燈的面積應超過一棟房屋吧?這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才明白這紅燈不正同於武漢上空所見大如臉盆的綠光幽浮嗎 ?三個綠光一重疊,不也就大如栲栲了嗎?原來三百年前, 沈三白自己在浙江海邊見過幽浮了!
(註 :崇明島現屬上海市 ,應該舊屬江蘇)
海上見火光的奇聞,還有相同的例子。《吳地記》說: 「吳建興二年(西元252年)吳郡東南二百六十里,有滬瀆漁人, 夜見海上光明,照水徹天,明日睹二石像浮水上,眾咸謂水神。 以三牲祝而迎之,像背身泛流而去。」海上有「照水徹天」 的大光明,這事可能有多人證實,當時孫權剛過世週年, 一定是傳言鑿鑿,才會以三牲去祭祝,而吳國孫權的夫人, 才把全家住宅捐獻出來,做通玄寺。
夜晚海上的光亮,也許是幽浮所放。到次日看見海上有浮石, 大海茫茫遼闊,這小小浮石與昨夜的大海光明是否一定有關聯? 石像又怎麽浮?是否因此才叫「水神」?這石像顯然不曾被撈起, 供奉在通玄寺,背身被浮流冲走,那麼是否是神像也無從確知了。 如果石像真與「海上光明」有關, 那可能是幽浮拋下的動力燃料的廢棄物,未必是石塊,未必是神。 因為前陣子據以色列電視台報導,目擊幽浮者,於幽浮飛走後, 幽浮所停靠的地面上常撿獲石塊似的遺留物件,據說丟入水中, 水會沸騰,不是地球上的質料,但該石是浮是沉,不曾詳述。
其實西元1180年,宋代的陸游經過武夷山,看見「仙船」 架在崖壁間,他也在下面撿獲了石塊:「大風吹墮船木數寸, 堅硬如石,予偶得之,皆此行奇事!(陸放翁全集詩稿卷十一)。 這幽浮仙船或許是拋下了燃料廢棄物,陸游也說「堅硬如石」, 恐怕不是真石頭,此種太空外的特殊質地, 八百年前的陸游已撿獲了數寸,那麼《吳地記》記載浮石的「水神」 ,也未必全屬捕風捉影了。
由這兩段記載,更讓我想起古代筆記中許多看似無稽之談的記錄, 都有重新評價的必要,值得留意。例如清東軒主人《述異記》𥚃的「 飛鏹」:「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9年)五、六月, 廣東瓊州府,有元寶從空中飛過,往交趾安南一路而去, 有聲鏗鏘然!」。當時飛機還沒發明,氣艇、氣球也沒有, 什麼金屬的東西,可以越國飛行?這空中飛的「元寶」, 屬光禿禿的金屬物,中間凸起,高於四側,才會被形容成「元寶」。 上面有黃色的旗,可能是露出黃色彩光,飛來飛去,有兩個月之久, 「凡官、兵、民,無不仰視」。公然讓民眾官員,大家都看見, 哪裡是妖言惑眾?而作者的親戚舊僕張德,親自看見告訴了作者, 應不是憑空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