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時報訊)鹰科(Accipitridae)是鹰形目下的三个科之一,从小型到大型,都是猛禽——具钩状喙、利爪。它们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猛禽科,目前已确认的物种超过 230 种。
在这 230 种现存的鹰中,大约只有 15% 的物种腿部覆盖羽毛,其他鹰科动物都有裸露的小腿,有鳞而不是羽毛。这种特殊性,让生物学家们特意为这些”毛腿子”单独设立了一个靴鹰的亚科(Aquilinae)。
黑与金,同宗同源
这帮”毛腿子”的大型猛禽物种,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生物学家们也一直在推测是不是有一个特定进化枝。
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基因测序的逐步完成,鹰科动物可通过其染色体的特殊排列来识别。但,形态学和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序列数据依旧带来了混乱的图景,许多鹰、雕在各个属之间被移来移去,不停的换着二项名。
其中,也确定了一些实打实的亲缘关系,比如,黑雕(Aquila verreauxii )和金雕,就是同气连枝的姐妹物种。
黑雕是一只非常大的鹰。它从喙到尾尖长 75 到 96 厘米。它们和金雕一样,性二态不太反应在外观大小上,而是反应在体重上,雌性要沉不少。喏,黑雕雄性体重大约 3 至 4.2 公斤,而雌性体重可达 3.1 至 7 公斤。
排除极端个体,在平均质量和总重量范围内,黑雕在尺寸上与其同域的竞争对手非常相似,完全能与猛雕(Polemaetus bellicosus)、金雕相媲美,彼此都是“靴雕”家族中的巨无霸。
然而,体型巨大,拥有强喙利爪的黑雕在捕食行为上和猛雕、金雕大相径庭。
顿顿吃一样的 vs 变着花样吃
众所周知,金雕不挑食,小到兔子、野鸡,大到几十公斤的有蹄类,抓起来就飞走。
猛雕的食谱更为丰富多彩,由于其腹部斑点和作为捕食者的凶猛效率,它有时被昵称为“空中的豹子”。
猛雕猎物种类超过 170 种——相当机会主义的捕食者,无论是食肉还是食草的哺乳动物、灵长类、鸟类、爬行动物,基本上会动的都是它们猎物选择,腐肉也会去撕扯。
而同为大型猛禽,黑雕的捕食行为完全不同——基本上只吃一种食物。
蹄兔占据黑雕饮食的 98% 以上。在津巴布韦,1995 年至 2003 年调查数据显示,在黑雕巢中记录的 1,550 个猎物中有 1,448 种是蹄兔。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102 个黑雕巢穴的全年样本量中,99.1% 的遗骸是蹄兔。
在生物学对黑雕近 10 年的持续研究中,观察到的捕猎行为足以让我们很好地了解黑雕是如何获取猎物的。
黑雕最常在低空飞行中觅食蹄兔。像金雕一样,黑雕利用岩石和山区栖息地的自然地面轮廓来“制造惊喜”——有意隐藏影子。
虽然蹄兔往往高度警惕,但常年捕食蹄兔的黑雕有各种手段。
比如,夫妻合作狩猎,一只飞过并分散猎物的注意力,而另一只则从后面攻击。跑得慢的一把抓,更灵活的蹄兔会被撞下山,摔在地面后被抓走。
在检测项目中得到的平均数据是,一只黑雕飞离巢穴,然后在约 5 分钟内就杀死一只蹄兔并带回巢穴。
一般来说蹄兔的平均重量大约 2.4 公斤,而津巴布韦的蹄兔明显更重和更大,能到 5.5 公斤超过了许多黑雕本身的重量。
但既然特化了饮食,黑雕自然有办法——黑雕的爪子扩大后,拇趾爪间距(竖着)平均为 52.3 毫米,比人手大,与金雕的尺寸非常相似。但与金雕相比,黑雕的爪子要宽 20%,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为了适应体型庞大且背阔的蹄兔。
猛禽都是大杀四方,除了黑雕,可能只有专吃蜗牛的蜗鸢( Rostrhamus sociabilis ) 等少数几种专门捕猎单一猎物。
甚至那些以其猎物为名的猛禽,也不是单一特化的,比如蝙蝠鹰(Macheiramphus alcinus)、棕榈果秃鹰(Gypohierax angolensis)、蜥蜴秃鹰(Kaupifalco monogrammicus),蟹鹰(Buteogallus aequinoctialis)等等等。
黑雕,可能是猛禽里最饮食上最保守的,不喜欢更多杀戮,只盯住同样猎物:南无啊弥陀佛,南无啊弥陀佛,哪儿有蹄兔哪儿有我。
最后,虽然蹄兔的分布限制了黑雕的生存范围,但专属猎物稀少的情况下,黑雕也会捕猎其他动物,这么大个的猛禽,饿不死自己。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