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出国的大熊猫,有多「值钱」

“接丫丫乐乐回家”、“中方已完成所有丫丫回国审批事项”、“丫丫回国有望”……
从上个月开始,瘦骨嶙峋的旅美大熊猫丫丫,揪着所有人的心,也让海外大熊猫这个特殊的国宝群体,得到了更多关注:
旅日的永明被送还,带着双胞胎女儿“樱滨”“桃滨”,顺利回家,落地成都;
旅英的甜甜,听到四川话后反应呆萌,直接火上热搜;
旅俄的如意和丁丁,在动物园打滚吊绳,坐实了“功夫熊猫”名号……
目前,中国共有66只大熊猫旅居海外。中国的国宝,为何会成为外国动物园追捧的明星?被归还的大熊猫,是因为养不起吗?
这群特别的“游子”,在海外想要好好生活,又有多难?
大熊猫,更是招财猫
作为一种稀有的物种,大熊猫不仅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各地动物园眼中的“宝”:
这个“宝”,是宝贝的“宝”,也是财宝的“宝”。
不少出国的大熊猫,都帮租借它们的动物园实现了盈利,甚至扭亏为盈。
亏损120万英镑、两次贷款营业的苏格兰皇家动物协会,2011年底把两只大熊猫迎进爱丁堡动物园之后,就实现了游客量和收入的双双狂飙:
游客数量增长51%、各种周边爆卖,年收入从原来的500万英镑涨到了约1500万英镑。
至此,苏格兰皇家动物协会不仅不再亏损,甚至还拥有了240万英镑的盈余。
同时,大熊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延展到了动物园之外:
牛津大学团队研究显示,苏格兰在熊猫租借项目后不久,又和我国签署了鲑鱼、可替代能源技术、汽车的贸易协议,总价值26亿英镑。
出国熊猫和财富密码之间,几乎可以画上一个等号。
早在1972年,它们的“钞能力”就已初露头角。
首批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到达上野动物园,直接刷新了游客纪录:
亮相第一天,3000多名游客涌入动物园参观;1973年全年,入园参观人数达到920万,至今仍未被超越。
“为了看大熊猫我专门请假”“做梦梦见的都是大熊猫”……新华社的采访中,处处流露着他们对大熊猫的喜爱。
而一旦离开大熊猫,这些动物园面临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2008年,在上野动物园最后一只大熊猫“陵陵”离世后,持续了35年的熊猫展览活动被迫中断,入园人数跌破300万人,动物园经营也随之陷入了窘境。
但当他们再次拥有了一只大熊猫,一切又不一样了:
2017年,大熊猫“香香”在日本出生,为上野公园及周边店铺带来了高达267亿日元的经济效益。
和流量明星们玩的粉丝圈层经济不同,大熊猫的影响力完全超越了文化和地域。
在地球的另一边,长期旅居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大熊猫“网网”和“福妮”,是阿德莱德动物园的人气明星——落户的第一年就为南澳经济贡献了5750万澳元,每年还能吸引约50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用“值钱”二字概括它们,其实不够准确;诸多扭亏为盈的事实之下,称大熊猫为“行走的印钞机”也不夸张。
但想要邀请到它们来跨国旅居,却并非易事。
熊猫出国,经费不断燃烧
领养一只大熊猫,总共分几步?答案写在各国的经费账单里。
首先,熊猫宿舍的修建,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大熊猫是一种喜冷怕热的动物,野生大熊猫甚至能够在气温常年低于20℃、海拔2000米至3500米的高山密林里生存。
它们的宿舍一般需要配备空调,使温度保持在25℃以下;同时还需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普遍而言,室内30-40平米、室外500平米是标配。
为了给大熊猫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有心的动物园纷纷壕气氪金——
泰国清迈动物园,人工降雪为大熊猫打造出600平方米的雪景园;
法国博瓦尔动物园,支出500万欧元,修建两个院子、两个公馆,室内空调和室外喷雾降温装置统统安排;
荷兰欧维汉动物园,投入700万欧元,采买“故宫同款”琉璃瓦,给大熊猫盖了座总面积9000平方米的“皇宫”;
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花费800万欧元,按中式园林风格装修“大熊猫馆”,园外种植4公顷的竹子,专供大熊猫享用。
德国柏林市动物园,斥资1000万欧元,建造了占地近5500平方米的大熊猫园,除了大片绿地和攀爬设施之外,还有一条人工小溪。
刚刚举办过世界杯的城市卡塔尔,在总占地12万平方米的熊猫馆内,种了464棵树、2814株竹子;遍布全馆的空调系统经过工作人员精确控制,温度、湿度时刻处于理想水平,几乎完美契合大熊猫的生活习惯。
宿舍修好之后,大熊猫们的差旅费用也不容小觑。
除了专机接送、专家随行、全程严格控温之外,还得带够“零食”供它们享用。
比如旅居加拿大的熊猫“大毛”和“二顺”出发时,就带了200公斤竹子、300公斤竹笋、100公斤苹果和30公斤饮用水。
落地之后,大熊猫也像人类一样需要倒时差,适应了新环境才能“开始营业”、和游客见面。
吃好喝好,大熊猫出差标配
众所周知,作为肉食动物的大熊猫喜欢吃竹子。
可尽管吃了这么多年竹子,它们也没有完全适应食草的生活,肠道依然保持着肉食动物的特征。而竹子本身,是一种能量低的食物,加上它难以被消化,又进一步阻碍了能量的转化与吸收。
于是,大熊猫们不得不进食大量竹子,来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每天至少要花10多个小时、吃15-20公斤竹子和竹笋。
这对于没有竹子种植环境和经验的国家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世界杯期间,卡塔尔考虑到航班繁忙和一些不确定因素,每周要从四川采购约一千公斤的竹子,冷藏保鲜,供大熊猫食用。
曾经靠熊猫扭亏为盈的爱丁堡动物园,每年支出7万英镑进口有机竹子、建造10英亩的竹子种植园之外,他们甚至还呼吁人们捐赠自家种的竹子来喂饱大熊猫。
无独有偶,现在正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美国孟菲斯动物园,也曾在2016年向社会发起过捐赠竹子、喂养“丫丫”和“乐乐”的倡议。
没有新鲜、优质的竹子是养不好大熊猫的。在这方面,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深有体会。
2020年,动物园的竹子运输链因疫情中断,好不容易送到熊猫嘴边的竹子,早已不再新鲜,挑食的大熊猫们便会拒绝食用。
万般无奈之下,加拿大只能忍痛割爱,将它们送回了吃喝不愁的中国老家。
为了保障竹子的新鲜度和丰富性,上野动物园专门从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的竹林订购了孟宗竹、真竹等5种竹子,每周进货2次。
而除了竹子,大熊猫的“伙食清单”里还应该有水果、粮食、蔬菜、牛奶等等。这些,当然也要花钱。
北美大熊猫保护基金会负责人曾表示,每年饲养大熊猫的花费很容易就会超过100万美元——
大食量的熊猫们,既是“招财猫”,也是“吞金兽”。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