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社新聞

中國廣播民族樂團舉辦“歡樂春節”音樂會 音樂與詩詞完美結合 中西弦樂水乳交融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本報記者/周 鋒/採訪報導)2月21日下午,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芝加哥交響樂廳舉辦“歡樂春節”音樂會。這是芝加哥市慶祝中國新年的系列活動之一。共演出12個節目,當中穿插兩個獨唱節目。演出非常成功,最後在熱烈的安可聲中,又加演3個節目。現介紹四個重點節目,讀者可從中看出演出的成功之處。
1.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共36句,每4句換一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展現江南春夜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結構完美,反復詠歎,洗淨了唐代之前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美譽。詩中春天、長江、鮮花、明月、悠悠長夜的豐富想象給作曲家提供了創作靈感,使彭修文訂譜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同樣成為不朽之作。這是音樂和中國詩詞的完美結合,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舉。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讀一讀原詩,就能更深刻地領會樂曲的意境和藝術魅力。琵琶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音域廣闊,演奏技巧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為了體現出古曲的特色,在此樂曲中頻繁使用琵琶。
2.民族管弦樂“可愛的玫瑰花”:作曲家“西部王”王洛賓寫的歌曲,傳唱最廣的是“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哈薩克族風格濃郁,別具新疆地方特色。歌詞兩節(大意):強壯的年青哈薩克伊萬杜達爾在山上騎馬打獵,聽到俄羅斯姑娘瑪麗婭那婉轉如雲霞的歌聲,聽得迷了路從山坡滾下;瑪麗婭請哈薩克小夥子餵飽馬帶上冬不拉過河到她家做客,等那月兒爬上來,她倆相依歌唱在樹下。描寫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鐘情的純真愛情故事。顧冠仁將它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改名為“可愛的玫瑰花”。哈薩克音樂優美動聽,絢麗多彩,清新可愛,相依歌唱在小河旁明月照耀的樹下,一個引吭高歌,一個彈冬不拉伴奏,多麼有詩意。
3.板胡、大提琴與樂隊合奏“花兒隨想”:作曲家白浩鈺為中音板胡、大提琴與民族交響樂隊而作此樂曲,作品在1963年拍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之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基礎上進行編創。這首歌曲廣為流傳,講述了新疆唐古拉山少數民族邊防戰士阿米爾同當地姑娘古蘭丹的戀愛故事。阿米爾和解放軍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鬥智鬥勇,最終阿米爾得以和真古蘭丹重逢,以美滿幸福結局。影片充滿懸念曲折,鬥爭激烈,耐人尋味,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而其插曲由塔吉克民歌改編,抒情性甚強,給人以微妙的精神享受。板胡音色明亮、高亢,擅長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很適合用於反特片“冰山上的來客”;而大提琴深沉厚重,適合于表現鬥智和憂傷的場面。板胡和大提琴可謂珠聯璧合,中國和西洋弦樂水乳交融。(大提琴演奏:芝加哥交響樂團克雷金。)
4.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作曲家姜瑩充分發揮了民族樂器的性能,特別是彈撥樂器的顆粒狀音響,該樂團有琵琶、揚琴、柳琴、阮等等彈撥樂器,為了增強彈撥效果,連二胡都用手指輕輕地敲。這是指揮彭家鵬的創舉。同時,也吸取了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節奏元素。在整體結構上,逐漸積蓄內在力量,律動漸緊,音勢漸濃,步步推向高潮。在絲綢之路上,行進的商隊越來越大,步步推向高潮–終點長安(西安)。也可想象那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朝聖行列,浩浩蕩蕩的車馬隊伍朝著宗教聖地或者商業中心挺進,將生命、熱情與夢想,幻化為絲綢之路上的長河日圓。彈撥樂器彈出了商隊豪邁的前進步伐,悠揚的弦樂奏出了商人征服世界的豪情。這是一種雄偉的壯烈的較舒緩從容的音樂,實在是精湛絕倫,鼓舞人心。
特別值得讚揚的是著名女高音皮特魯斯小姐獻唱兩首中國名曲:“玫瑰三愿”和新疆民歌“瑪依拉”。她唱出了濃濃的中國味,甚至會像新疆姑娘那樣擺動脖子和雙臂。
加演節目是美國名曲“我的肯塔基老家”、“喔!蘇珊娜”,表達了對美國人民的讚賞和友誼。這時全場歡騰,響起熱烈的安可聲。最後,又加演了一首雲南傣族民歌“阿細跳月”。芝加哥交響樂團總裁亞歷山大對此音樂會表示讚賞,希望能加強與中國音樂界的合作與交流。

Categories: 僑社新聞

Tagged a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