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芝加哥華裔女作家潔希敏陳出版英文著作獲讚譽

(芝加哥時報/快訊)芝加哥華裔女作家潔希敏陳(譯名jasmine Chan) 不久前出版了一本英文著作–《好母親學校》(The School for Good Mothers) 獲得出版界之肯定與讚譽,芝加哥論壇報特別對她進行了採訪與報道,稱許她是一位不可多得文壇才女。

這個故事始於去年夏天jasmine Chan搬回芝加哥橡樹公園市(Oak Park),她是在那裏生活長大的,現在40多歲了, 她在那邊租了一套兩居室公寓的一半。她有一個4歲的女兒。現在的她前途遠大,她的這一部小說《好母親學校》(The School for Good Mothers)是一部略帶反烏托邦色彩的扣動心絃的小說,這本書已經被熱議了好幾個月。《好母親學校》被稱爲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的精神繼承者。傑西卡·查斯坦買下了版權,打算把它改編成電視劇。陳被任命爲執行製片人。

孩提時代,陳在橡樹園市(Oak Park)長大,她最初的願望是當舞臺劇演員。後來她就讀於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她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她以爲自己會成爲一名圖書編輯。然而和她一起成長的亞裔美國作家只有譚恩美(Amy Tan)和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但他們都是文壇巨人,所以這似乎也不可行。

從布朗大學畢業後,她回到芝加哥,直到 2008 年,她前往紐約市攻讀哥倫比亞 MFA 項目,這使她進入了PW ,成爲《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非小說類評論的編輯。之後她又搬到了芝加哥,擔任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商學院一份研究摘要的雜誌的編輯。但當加州大學的人力資源部門問她,五年後她會在哪裏時,她告訴他們,她想寫小說。

這本《好母親學校》是如此及時、引人入勝、令人憤怒。它講述了弗裏達(Frida)的故事,她是一位單身母親,把18個月大的女兒一個人留在家裏90分鐘,然後跑出去辦點事,在上班的時候停下來拿文件;在回家的路上,接到警察的電話, 告知她:“我們抓捕了你的女兒。” 因為一位鄰居聽到了女孩的哭聲,打電話給警察,聲稱這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

陳說:“當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沒有真正考慮大的主題或問題,我只是在與育兒文化作鬥爭,只是想成爲一名好母親。”爲人母的矛盾心理讓她倍感壓力。在描述她的主角時,她說:“弗里達是一個局外人;她的觀點是局外人的。” 當弗里達考慮她的鄰居時,陳寫道:“她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她試著打招呼,但當她打招呼時,他們無視她或過馬路……她是她所在街區唯一的非白人居民,唯一一個幾十年沒有住在那裡的人,唯一的租房者,唯一的雅皮士,唯一一個帶著孩子的。”

她說,隨著草稿的進行,陳懷孕並生下了女兒,弗里達“變得更有愛心了”。她解釋說:“我可以想像做母親的工作和壓力,但在我真正體驗到愛之前,很難想像這種愛。” 儘管這本書包含“完美的美國母性理念”,但陳希望學校適合所有人,而不僅僅是母親。

她說,當時她35歲左右,她和丈夫在是否要爲人父母的問題上反覆考慮。她讀到了雷切爾·阿維夫(Rachel Aviv) 2013年在《紐約客》(New Yorker)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噩夢般的故事:2005年,一名加州婦女把她三歲的兒子獨自留在家裏幾個小時;有人聽到他在叫他的母親,就報了警,警察把這個男孩送到了一個被忽視的兒童之家,最終把他安置在一個養母那裏。

真正的母親說那天她離開她的兒子是被工作壓力所控制。她被安排在一個項目中,要求她證明自己適合擔任父母;如果她失敗了,她將被迫把兒子送人收養。“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感到憤怒,”陳說。“這太令人不寒而慄了,社會工作者和其他人談論愛、感情和關懷的方式,就好像他們認爲你可以衡量這種東西一樣。他們判斷母親的方式是主觀的,帶有偏見。我把這些感覺變成了文字。”她深入研究了關於失去監護權的父母的文章,法庭命令的育兒課程的具體細節,寄養的結構,最後,她的心血凝結成了書。

小說每天都有,但其中大部分從來沒有真正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不過這部小說的可能性很大。陳說,《弗裏達》的導演已經在考慮一位亞裔美國女演員。這本書來得很及時,因爲它來到了一個似乎正在撤銷墮胎法的國家。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