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麻雀到底能活多久?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麻雀的尸体?

(芝加哥時報訊)窗外的麻雀,怎么很少见到它们的尸体?

麻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鸟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同样是数量很多的老鼠,大家经常看见死耗子,然而,这么多麻雀,人们很少看见它死后的样子。

难道麻雀有消身术,死后不留下尸体?还是说,麻雀飞过,它必然会留下痕迹。

咱们随处可见的麻雀,其实是有27个物种,它们都属于雀形目雀科麻雀属,分布于世界各地。

可以这样说,除了南极洲和一些岛屿,麻雀无处不在。

麻雀体型小,身体长度在15厘米左右,体重更是只有30到50克,也就是说大一点的麻雀体重也就一两,相当于一颗鸡蛋的重量。

如此小巧的麻雀,嗓门却不小,要不然它怎么能在电线杆上多嘴呢?

作为一种留鸟,麻雀基本上不会迁徙,它会一直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且代代相传。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麻雀都是祖传的生活区,为何很少看见麻雀死亡呢?

好歹活要见鸟,死要见尸,麻雀也会生老病死。

难不成,麻雀还会安葬,把自己同伴的尸体埋了不成?

鸟类的寿命和它的体型成正比,体型越大寿命就越长。

只是这个规律在麻雀身上有例外,麻雀能活5到10年,这和它的体型比还是挺长的。

只不过,绝大部分麻雀都很难寿终正寝,所以野外麻雀的平均年龄在大约3到5年。

我们很难发现麻雀的尸体,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

野外的麻雀很难活到老,它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最常见的就是被别的动物吃掉。

麻雀是食物链中下层的动物,除了植物和一部分昆虫,其他的动物都可以骑到它们头上。

它的主要天敌有猛禽、蛇还有猫,大部分麻雀基本上都是非正常死亡,死后被天敌吃掉了。

猛禽主要将麻雀抓到树上吃,人们很难发现;蛇的活动比较隐蔽,也不容易被发现;可能也就猫抓麻雀的情况偶尔会被人们发现。

所以,很少见到麻雀尸体的重要原因就是,麻雀是被吃了。

当然,麻雀尸体少见的另一个原因是,麻雀羽毛的颜色,很难发现。

麻雀黑、白、灰、麻混色,让它们的羽毛在自然环境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死后的麻雀即便就在操草丛里,也很难被人类发现。

麻雀虽然多,可是它们的体型很小,掉在地上外加一些落叶、杂草遮挡,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

还有一点,不要小看了地下的分解者们。

麻雀的身体很小,对于地面上的微生物而言,分解一只麻雀并不难。

如果气温合适,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分解者就可以将麻雀的尸体分食干净。

生活在城市内的麻雀只占麻雀总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麻雀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方,且比较分散。

城市里可供麻雀停靠的地方就只有那么一点,麻雀聚集在一起出现,给人感觉城市里的麻雀非常多。

实际上,远离城市的地方麻雀更多,它们死了也没有人知道,更不会看见。

综合来看,麻雀的寿命很短,理论值是5到10年,实际上只能活3到5年,甚至一些不幸的麻雀在鸟巢里面就夭折了。

绝大部分麻雀都是非正常死亡,成为了天敌的食物,所以看不见尸体。

剩下的那些意外或者病死的麻雀,掉在地上也很难被发现。

地面的分解者很活跃,一天的时间可能就把麻雀的尸体分解掉了。

麻雀的死亡率其实非常高,它是晚成鸟,生下来眼睛都没有睁开,需要父母全身心地喂养15天的时间。

在这期间,幼鸟非常危险,它们会被各种寄生虫寄生,比如马蝇幼虫。

还会被上树的动物掏鸟窝,比如猫、干脆面(浣熊)甚至是猴子。

一旦遭遇这种掏鸟窝的事情,麻雀夫妇的心血就白费了,只能再生一窝。

但是麻雀强大就强大在,它可以全年繁殖。

麻雀没有迁徙、没有固定的发情期,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食物的丰富程度决定一对麻雀一年生几次,一般来说至少生两次。

麻雀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会一起抚养幼鸟,它们就是在赌一个概率。

一窝麻雀在4到6只,只要能平安度过15天就是一条“好汉”。

麻雀凭借着超高的生育频率,生生地将自己的种群数量扩展到了亿只以上,能在数量上和麻雀一教高下的,只有人类饲养的家禽。

麻雀的食性非常杂,只要是能吃的,它都会吃,不管是素的还是荤的。

常吃的食物是谷物、草籽、昆虫,当然它们也不介意去捡垃圾,吃别的动物吃剩的残羹剩饭。

麻雀虽小,但是食量很大,一只小麻雀一天可以吃掉20颗米。

因为麻雀的新陈代谢很快,吃得多拉得快,它们经常一边吃一边拉。

麻雀在生态位里面非常重要,它看似吃了很多粮食,可是无形之中,它也帮助粮食驱虫,保护了更多粮食。

折算下来,它吃掉的这点谷物完全比不上它保护的粮食。

当然,最主要还是麻雀去当别的动物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的正常进行。

不要小看了麻雀,如果它灭绝了,那么整个地球会因为它灭绝掉一半的物种。

这就是自然界中下游生态位缺失所带来的生态大地震。同样位置的还有人见人恨,车见车碾死的老鼠。

正是因为它们位于食物链的中下层,所以数量才会这么多,才这么能生,当然,每年死的也很多。

不过很显然,人类有的时候意识不到这些数量众多的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麻雀在我国文化里的位置属于中性,既不算是很吉祥的鸟类,也不算是很讨厌的鸟类。

有麻雀来并不意味着好事,比如门可罗雀;没有麻雀也万万不行,比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上个世纪50年代,麻雀被我国列为四害之一,因为麻雀会吃粮食。

于是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消灭麻雀计划,以上海为例,一天的时间人们就消灭了20万只麻雀。

这样的效率之下,麻雀在我国很多地方消声觅迹。

不过很快,我国发现消灭麻雀的副作用,那就是虫害反而增加了。

麻雀消失的那几年,粮食产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为此我国不得不投入农药来抑制害虫。

造成的结果就是,农业上的损失比麻雀在的时候还要大,由此可见,麻雀吃粮食并不会造成粮食危机,消灭麻雀才会引发粮食减产。

从1960年开始,各界人士帮助麻雀洗刷罪名,它最终从四害名单中被移除,位子被臭虫顶替。

但是,除四害过程中对麻雀的伤害动摇了麻雀的基数,我国为了快速恢复麻雀数量,从苏联引进麻雀。

所以我们在街上看到的麻雀,很有可能不是本地雀,而是移民雀。

如今,麻雀的数量已经恢复到了健康数值,我国还将它列为三有动物。

掏麻雀鸟窝的事情,猫可以干、蛇可以干、甚至猴子也能干,唯独人不能干。

人们说现在的麻雀,那是飞上了枝头当上了凤凰。

要知道,麻雀当初可是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人类它有多么重要。

当然,麻雀也就在人类世界过得比较潇洒,在自然界麻雀还是那个被吃的对象,被吃到尸体都很少见到。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