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穴居猫头鹰:身不动膀不摇,猎物自己送上门

(芝加哥時報訊)在哥伦比亚,洛斯利亚诺斯(Los Llanos)稀树草原,一片看似无边无际的草原,到处都是分散的牧场。

这里的人类、家畜、水豚、食蚁兽和谐相处,一种特别可爱、眼睛明亮的小猫头鹰也在草原牧场上安家。

住地下的猛禽

穴居猫头鹰( Athene cunicularia ),顾名思义,它们在洞穴中筑巢和栖息——土拨鼠、地松鼠和其他地下生物(包括獾甚至沙漠龟)开辟的地下隧道中。

它们遍布北美和南美的开阔地带,科学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仍然不能确定穴居猫头鹰是怎么进化成穴居的。

它们是寻找废弃的隧道来占据?还是它们会将那些毛茸茸的隧道制造者赶走占强?

无论哪种方式,穴居啮齿动物和穴居猫头鹰至少在地面上和平共处,它们经常在相距不远的的洞中探出头来,彼此观望。

猫头鹰吃老鼠,似乎天经地义。但20-30厘米长的穴居猫头鹰,主要吃大型昆虫。文献中的记录是:约 53% 的无脊椎动物、约 28% 的其他鸟类、约 15% 的爬行动物、约 3% 的两栖动物、 1% 的哺乳动物。

胖胖的地松鼠极少出现在食谱上,还指望它们挖洞呢。实际上,穴居猫头鹰不止是唯一占据这些胖地鼠隧道的物种,响尾蛇也采用这种策略。

响尾蛇是活动范围内数一数二的狠角色了,于是,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穴居猫头鹰学了一手:当受到威胁时,猫头鹰会退回洞穴,并发出类似于响尾蛇的嘶嘶声。

这种狐假虎威的行为被认为是声学模仿拟态的一个经典例子,并且已被观察到是对付熟悉响尾蛇危险的动物的有效策略。

很聪明吧?不止如此,与大多数勤劳的夜猫子不同,穴居猫头鹰和我们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甚至和我们中的许多人一样,在挣饭这项必须工作中,它们并不是那么勤劳,而是更加机智。

“钓鱼”捕猎

小小的穴居猫头鹰有一双大眼睛,让它们显得无比可爱。如果进行拟人化,它们看起来总是有点生气的样子——这会让它们显得更加可爱,又有点滑稽。

小猫头鹰聚集在一起,从一个洞跳到另一个洞追逐甲虫、蚱蜢和老鼠;但是,成年后,它们似乎变得非常懒散,整天都坐在洞穴的边缘无所事事。

应了那句话“懒惰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实际上,成年后的它们变得更加机智——懂得使用工具:利用动物粪便使狩猎更容易。

是的,没错:动物粪便。

动物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穴居猫头鹰会主动收集动物粪便,比如牛粪,并将其排列在洞穴周围,摆一圈。

然后,就那么坐着等待蜣螂等昆虫接近动物粪便,轻松取餐——动物学家将其称为“钓鱼”,相当于放好鱼饵并等待鱼上钩。

身不动膀不摇,猎物自己送上门。这种工具的使用也大大提高了猫头鹰捕捉蜣螂的成功率。

在哥伦比亚的草原上,它们随处可见,然而在北美,穴居猫头鹰数量锐减。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土拨鼠的控制计划。

虽然一些种类的穴居猫头鹰也可以自己挖洞,但绝大多数都依靠穴居动物的隧道。美国的草原土拨鼠根除计划很到位,鼠没了,可用的洞变少了。

同时,这些胖鼠也充当猫头鹰和它们的捕食者之间的缓冲区,肉多啊。再者,土拨鼠特别为穴居猫头鹰提供的另一个好处是发出警报,如果附近有捕食者,它们会提醒穴居猫头鹰,从而让猫头鹰有足够的时间躲藏或逃跑。

一些美国的组织曾尝试通过为这些猫头鹰挖掘人工洞穴,让它们居住在没有活跃的穴居动物群落的地区,然而,创造人工洞穴是不可持续的,作为长期解决方案也不是有效的。

自然界都是一环套一环,灭掉某一种动物,定会有其他物种跟着一起兴衰。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