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大块吃肉、大碗干饭,才是过年的样子

(芝加哥時報訊)八大碗,中国人过节的排面。

八,寓意有所留白的圆满。与象征至尊完美的九相比,少了一点的八,流露出谦逊儒雅的品质,不管是八卦、八仙、八宝,还是八大碗,它们都融入了宁静恬退的东方哲学。

大碗,则是中国人面对佳肴美馔时,最直白的陈述句。大块吃肉、大碗干饭,这是对辛苦一年的最大犒赏。

温文尔雅,又简单粗暴——就像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饮食观。

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交织了复杂的餐桌文化。各式各样的宴席,在数千年的时光里层出不穷:馈岁席、烧尾宴、琼林宴、鹰扬宴、满汉全席……

它们当中,最有生命力、也是最具广泛影响力的,无疑是八大碗。

配搭合理,丰俭由人。从大漠连天的西域、到小桥流水的江浙;从艳阳高照的岭南、到万里飘雪的塞北;从山高路远的云贵、到平旷豪迈的中原。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八大碗的踪影。

这些八大碗的共性,都融入了大量的汉语“彩头”:

山东人的八大碗里有藕合、四喜丸子,寓意百年好合、福禄寿喜;

叮咚买菜出品的蔡长青八大碗,还原四喜丸子与藕合传统风味

江苏人的八大碗里有清蒸鱼、元宝肉,寓意年年有余、财富盈门;

云南白族的八大碗里有千张肉、木耳豆腐,寓意千岁平安、和和睦睦;

吉林满族的八大碗里有清汤鸡、阿玛尊肉,寓意大吉大利、阖家富贵……

同时,这些各具特色的八大碗,又是960万平方公里上多元化物产与民俗的写照:

浙江人金华的八大碗里有采荷莲子和金银蹄膀,它的背后是水泽丰饶、农耕发达的江浙地区,广泛种植莲花、习惯腌制火腿的民风;

新疆巴里坤的八大碗里有羊肉烧条子、猪肉整面子、红烧牛肉,它的背后是当地多民族混居,农耕与游牧文明混合生长,猪、羊、牛、小麦各种物产充斥的地域特征;

四川川东南地区的八大碗讲究“三蒸九扣”,它融合了湖北鱼米之乡的三种复杂蒸制方法,与川中各种味型香料复合的九种“扣”菜烹饪方法,它的背后,是四川高度发达的市井文化与源远流长文明史之下的,对“食不厌精”的追求;

总而言之,各地的八大碗,是人们庆祝一年丰收、消耗与享受本地物产的途径;也是敬飨神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事事顺意的彩头;更是年去岁来,阖家老小团聚一堂,拉近亲情的温馨仪式;

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明白的餐桌隐喻,更是巡礼中华文明的恢弘殿堂。

有趣的是,看起来意蕴深厚的八大碗,其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得久。

在容易受到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冬季气温明显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东亚大陆,每年冬季,正是物产匮乏、生计困难的时刻。

一直到公元七世纪,中国古籍里才出现过年期间百姓“酒食相邀”的记载,而过年吃饺子、吃汤圆、吃年夜饭的传统,甚至可以后推到明朝。真正铺陈华丽的年夜饭,是清中叶之后的事情。

这与生产力发展、农耕生产价值逐渐过剩有关;与温暖的南方逐渐被开发移民有关;更与社会文明进步之下,中国人逐渐开放、包容的味蕾有关。

八大碗,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变化的最好载体。

所谓“大碗”,既承载匮乏时代里那些粗糙、简单的食材,同时,也能呈现最精致、最妥帖、最复杂的中式料理。

比如最早出现在民国食谱里的“全家福”,其前身是江浙地区的“三鲜”,用炸猪皮、蛋饺和小河虾烩制的半汤菜肴。用的都是精细制作的“边角料”,可以入馔,可以作为煲汤的材料,也可以作为面条的浇头,呈现出细致而又惜物的地域性格。

而由此为基础,加入木耳、熏鱼、百叶包、鱼丸、娃娃菜等辅料,经由鸡汤慢慢炖煮后,就是江浙地区的镇桌大菜:全家福。它呈现了本地丰富的物产,也凝聚了江浙孩子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事实上,参与全家福的配料并不固定,往往家里有什么能“起鲜”的菜肴,都往里装。菜肴越丰盛、碗里堆得越高越大,也就代表了这户人家经济条件越好、一年的收成越多。

大碗,就是这种精细而又不断进化菜肴的最好呈现。

在叮咚买菜推出的“蔡长青八大碗”中,这道全家福的辅料创造性地选用了白虾。

与传统的河虾不同,白虾是一种生活在江河入海口的洄游虾类,它个头大、肉质肥厚,且因为具有淡咸水适应性,能积累更多鲜味物质,让整锅汤水更加鲜甜浓郁。最重要的是,河虾大量上市、肉质最好的季节是春夏,而白虾则在过年期间依然肥美好吃。

这种辅料的更新,尊重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还原老味道的同时,也打破了季节对食材的限制。从更宏大的历史线来看,它是中式饮食不断进化的一个标志。

除了沿海地带之外,千百年来,大部分中国人对海产不热衷也不熟悉。古人对水产的排序是“一湖二河三溪四海五塘”,认为太湖蟹、黄河鲤、长江刀之类的才算是水产至味。海产仅略胜于水面狭小且不流动的塘产,恐怕在全世界拥有海岸线的国家里,这是最低的评价了。

故宫博物院至今保存着康熙年间的《海错图》,作为皇家生物图谱,它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海产相当程度的认知。但以今天科学的标准来看,这份图谱最多只能算是漫画;十七世纪李渔的《闲情偶记·饮馔部》则是在鱼、虾、鳖、蟹后近附带了一条“零星水族”。

它与明清两代的封关禁海有关、与郑和下西洋之后航海技术长期停滞有关,更与传统农耕社会尊人重土,缺乏探索精神有关。

但到了今天,随着捕捞设备、物流条件、冷链技术的一代代进步,海鲜已经在中国人的餐饮谱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白虾进入江浙传统菜肴“全家福”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除此之外,逢年过节,人们也越来越倾向选择雪蟹、波龙、甜虾、金枪鱼这些来自远洋的食物“镇场”,从现实出发,它们事实上也在今天中国人的“八大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是过年期间,叮咚买菜推出的帝王蟹三吃、芝士焗波龙、避风塘炒面包蟹等海鲜产品,能成为爆品大卖的底层原因。

在探索新食材、新吃法的道路上,爱吃的中国人从未停步。

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叮咚蔡长青八大碗里的扣肘子。

这道镇桌大菜,还原的是山东鲁菜风味的红焖肘子,口味咸鲜浓郁,带有清晰而锐利的复合香料味。

叮咚买菜出品的蔡长青八大碗,扣肘子应用了山东风味烹饪

在传统观念里,这是中原百姓更容易接受的口味,但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这道菜受到了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受众的追捧喜爱——在通常观念里,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更倾向于软糯带甜的红烧菜肴。

人民用脚投票、吃货用嘴投票。

这种“八大碗”内部的改变,完全基于现实需求的进化,它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藩篱被拉平的证据,更是中国人生活半径扩大的写照。

1989年春节,吃货汪曾祺到访福建。这位吃遍中华的老饕,在临近七十岁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太太施松卿的故乡,尝到了那里的山海至味。

汪曾祺和夫人施松卿

一圈吃下来,他对福建的鱼丸、肉丸、燕皮赞叹不已,并说“应该请东北人吃一顿福州的小吃。东北人太应该了解一下这种难以想像的饮食文化了。当然,我也建议福州人去吃李连贵大饼。”

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拓宽认知、走读世界的过程。

中国八大碗的进化如此、每一个中国吃货亦如此。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