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七八年是中共對台政策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一定要解放台灣」是主要政策,期間有兩個主軸,即以武力為主,爭取和平解決,對台政策的制定者是毛澤東。
一九七八年是中共對台政策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一定要解放台灣」是主要政策,期間有兩個主軸,即以武力為主,爭取和平解決,對台政策的制定者是毛澤東。
2018年蔡英文總統首度在國慶演說中出現了「中華民國台灣」的說法,2019年她在國慶演講再度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主張國家認同不應該區分為中華民國與台灣兩個不同陣營,應該團結一致。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四日,大陸海協會因李登輝總統訪美在康奈爾大學的演說,推遲了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後經一九九五年八月及一九九六年三月大陸發動兩次飛彈威脅,兩岸關係倒退至谷底。一直到一九九七年四月才恢復海基會副秘書長層級赴大陸參訪。當時我以公証學會訪察團顧問身分,隨團訪問北京、廈門等地,也象徵兩岸關係逐漸緩和,兩會關係恢復正常運作。
2018年蔡英文總統首度在國慶演說中出現了「中華民國台灣」的說法,2019年她在國慶演講再度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主張國家認同不應該區分為中華民國與台灣兩個不同陣營,應該團結一致。
一九五〇年代初期,台灣可謂風雨飄搖,百廢待舉,因一九五〇年六月廿五日,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巡航台灣海峽,才使兩岸間大規模的戰爭可能性降低,也使蔣中正總統有充裕的時間,整經備武。經國先生此時為蔣公在情治方面得力助手,台灣的國家安全局、調查局、軍情局皆為經國先生一步一步的整頓、經營,才有今日的規模。
一、前言 國家安全會議丁懋時秘書長,曾就國家安全問題對本期(行政院國策班第二期)學員做了詳細的分析。丁秘書長的論點著重在我國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兩岸關係及務實外交。本文之目的,在丁秘書長講述之架構,就國際政治及兩岸關係之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之影響,做進一步之探討,並提出個人之浅見。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蔣經國總統核定台灣地區居民赴大陸探親,兩岸由相互對抗期,正式進入和平交流期。當時,蔣經國總統在做此一重大決定時,有其時代背景,八十年代的台灣GDP每年平均百分之八點四的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的成長,使台灣產生堅實的中產階級,這個階層是台灣進步的力量,也是穩定的力量。但中產階級有其特性,要求台灣政治的民主化,同時也是分享政治民主化成果的族群。
一,二戰以後世界秩序的擬定與演變 二0一七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川普總統對美國在世界原有秩序中應扮演的角色,做了大幅的改變,是二戰以後,美國對全球戰略進行最大的變革。 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正式進入世界政治舞台,並居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籌組皆是美國的倡議。但因國際聯盟國會沒有通過,美國最後沒有參加。當時美國的民意是支持孤立主義,不願涉入歐洲的政治。到1930年經濟大恐慌期間,美國採取關稅壁壘,使世界經濟復蘇,雪上加霜。
一九七二年,我在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快畢業時,進入中國國民黨中央四組工作,當時的主任陳裕清,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型長官,在他接任四組主任前,是一位老報人。抗戰勝利後,他增任福建中央日報總編輯,1950年代到紐約,任中央日報駐美特派員,也在此期間獲得紐約大學政治學碩士及聖若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曾廣順前僑委會委員長是廣東省海豐縣人,生於1923年農曆10月14日。抗戰勝利後考入廣州郊區廣東省法商學院政治經濟系,1949年暑期畢業後,山河失色,避走香港,在華僑中學任教,並兼任中國青年反共抗俄聯合會廣東支會及香港分會總幹事,從事反共愛國運動。
2022年6月13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說:「中國對台灣海峽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大陸方面突然提出此項聲明,筆者認為這是果。
2003年,時我兼任台北市記者工會理事長, 六月我帶領20位新聞記者及新聞工作人員,應大陸中央記協的邀請,到北京、西安、敦煌及新疆烏魯木齊、參訪。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中南美洲英屬西印度群島千里達,有一位華僑律師陳友仁(1875-1944),他正在英國渡假遊學,聽到中國有巨大的變化,一股熱愛中國的情懐,使他未與在中南美洲英屬西印度群島千里達的家人商量,毅然隻身經法國,德國,俄國(包括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抵達當時中國首都北平市。
2005年 4月26日國民黨時任主席連戰率領「和平之旅」訪問團一行65人,前往大陸訪問,並與中共胡錦濤總書記會面。這是兩岸之間的大事,距離國共之間自1945年10月,國共領導人蔣中正、毛澤東在重慶會面以來,已相隔達60年。
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當時海基會及海協會最主要的任務是籌辦第一次「辜汪會談」,但海協會自1991年開始就提出一切的協議,必須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達成。
朱立倫主席6月2日至12日赴美訪問,主要是為中國國民黨在華府所設立的辦事處掛牌,正式與美國各界進行溝通、互動,使國民黨在台灣的聲音能全面的讓美國有關官員及智庫專家、學者能充分了解,目前也並非只有一個台獨民進黨一言之辭。
During the Civil War between 1946 and 1949,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ved from Nanjing to Guangzhou, then to Chongqing and Chengdu, and finally moved to Taipei, Taiwan […]
1990年10月3日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平談判統一成功。是當年歐洲重大事件,改變了歐洲的格局。但東西德能夠統一,不得不歸功於西德總理科爾。
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三個分裂國家,即東西德、南北韓、南北越。但是中華民國因內戰,在1949年形成統治中國部分領土的兩個政權,即中華民國政府(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大陸),則屬分治而非分裂國家。
中共對台政策有三個組成部分,「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