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四九年以前,陳立夫是國民黨內的最重要領導幹部之一,是蔣總裁身邊的黨務核心要員,他們家族是革命世家,二叔陳英士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與蔣中正關係密切,是蔣中正結義之兄, 將蔣中正引薦於孫中山先生, 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
一九四九年以前,陳立夫是國民黨內的最重要領導幹部之一,是蔣總裁身邊的黨務核心要員,他們家族是革命世家,二叔陳英士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與蔣中正關係密切,是蔣中正結義之兄, 將蔣中正引薦於孫中山先生, 而蔣提拔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
1978年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大陸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總目標為「四個現代化」。由於離開了文化大革命的「階級鬥爭」及一窮二白的時代,中國大陸的經濟開始復甦。 1985年中共高層精英就開始思考大陸的經濟成長,到21世紀時到底會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同時有哪些障礙。
中評社台北8月9日電(記者 鄭羿菲)前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9日表示,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Nancy Pelosi)、中國大陸舉行環台軍演下,兩岸關係是回不去了,因大陸已把軍演視為新常態,要回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非常困難,大陸未來會持續將“一個中國”更明確化,未來兩岸情勢會相當緊張,很難解決。前海基會副秘書長李慶平則強調,民進黨至今跟中國大陸沒有來往,民進黨若能改變戰略思想,才能進行戰略對話。
2005年 4月26日國民黨時任主席連戰率領「和平之旅」訪問團一行65人,前往大陸訪問,並與中共胡錦濤總書記會面。這是兩岸之間的大事,距離國共之間自1945年10月,國共領導人蔣中正、毛澤東在重慶會面以來,已相隔達60年。
7月26日中國大陸外交部及國防部同日對美眾院裴洛西八月亞洲之行,其中包括台灣一事,兩個單位皆發出最嚴重的警告,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的發言,正式提出「決不坐視不管」,這意味中國大陸軍方對裴洛西眾議長訪台事的最後通牒,其嚴重的後果,要由美國負責。
民國六十年保釣運動。台大學生示威大遊行,向美、日使館遞抗議書,抗議美國將屬於中華民國的釣魚台給日本。(中時報系檔案照片) 1940到1970年代,國民黨在台教育政策注重民族主義及愛國教育,日本侵占釣魚台,將五四運動到八年抗戰的仇日記憶,新仇舊恨,在台美華人知識份子血液中洶湧澎湃,運動已經無法避免。
7月26日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對美眾院裴洛西議長擬八月訪台事,正式提出「絕不坐視不管」。
(芝加哥時報訊)
7月26日中國大陸外交部及國防部同日對美眾院斐洛西八月亞洲之行,其中包括台灣一事,兩個單位皆發出最嚴重的警告,中國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飛的發言,正式提出「決不坐視不管」,這意味中國大陸軍方對斐洛西眾議長訪台事的最後通牒,其嚴重的後果,要由美國負責。
1979年1月1日美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簡稱中國政府)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中美關係理應進入兩國關係的蜜月期。但不意,1979年11月13日美國公民傑克森(Russell Jackson)等九人代表270餘美國公民,以持有中國債券為由,向美國阿拉巴馬州聯邦地方法院,對中國政府提出訴訟,要求中國政府償還湖廣鐵路債券本息2.2億美元。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日前發表了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的看法,“兩岸到了極限爆炸的邊緣,只要有足夠的火源,兩岸就會發生極限爆炸。” 李慶平(中評社資料圖) 劉教授的判斷應值得重視,因為火源可能來自台海的擦搶走火,也可能是美、中、台三方微妙關係間,任何一方踩到另一方的最後紅缐。 過去四年,美、中、台關係是四十年來,三方關係在本質上變化最大的時候。由於中國大陸國力的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美國,尤其在特朗普執政四年,大幅度改變了對亞太的戰略;對中國大陸由接觸轉為對抗,而此一對抗是全方位的,包括經貿、關稅、高科技、軍事、人員來往等。 美國對台政策則由糢糊到清晰,運用美參眾兩院通過多項友台法案表達國會的意見,使原有的美台關係邁向相當清晰的“準外交關係”。 近日美參眾兩院78位美國國會台灣連缐(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成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建議推動台灣駐美機構更名,將現有名稱由“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改為“台灣駐美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台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證實是“進行中的案子”,“一直是我們努力方向”。如果成為事實,美、中、台微妙關係將再面臨一次嚴重考驗。 筆者在1979年前後,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曾在駐美大使館及駐美代表處工作。1979年1月至2月,經“我方”代表團“外交部”楊西崑“次長”、“駐美公使”胡旭光、一等祕書程建人及省新聞處處長趙守博,與美方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主管台灣、中國大陸及蒙古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蘇利文(Roger Sullivan)、“中華民國科”科長費浩偉(Harvey Feldman),雙方會商“斷交”後駐對方機構的名稱、權利、義務、“凖外交”特權及軍售等問題。 美方先提出美國在台灣機構名稱,中文是“美洲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
美國或與其盟國在中國南海海域進行軍事演習,通常會提到“公海自由航行”及“無害通過權”。中國大陸對外宣稱,南海海域從無公海自由航行問題。至於美國軍艦航行進入中國大陸所控制的島嶼及礁所建成的人工島,在其領海(12海浬)內或沿十二海浬邊緣航行,是否違背《聯合國海洋國際法公约》是一個應探討的問題。
海峽兩岸目前局勢的嚴峻,已非過往經驗可想像,大陸對台已進入「正式警告」的進程。但從另一角度來思考。兩岸實無兵戎相見的必要性。如果問兩岸當局,你們真想打仗嗎?戰爭是雙方皆要付出慘痛代價的,相信雙方皆不願以戰爭為手段來解決現階段台海問題。
中國大陸中央政協主席,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汪洋, 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舉行的2022年對台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講話,此會是每年年初中國大陸對台工作最重要的一次內部對台策略的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主要負責人除汪洋政協主席外,尚有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議的方式是視訊會議由楊潔篪主持,中央黨政軍涉台有關部門和地方各地涉台有關負責人皆在主、分會塲出席會議。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辜汪會談」,簽署了四項協議,其中一項是「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規定了海基會副董事長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或兩會秘書長原則上每半年見面一次,就兩會會務進行協商。而兩會副祕書長每季度見面一次,就主管的業務擇地會商。
日前蔡英文總統致函梵蒂岡方濟各教宗,回應方濟各教宗2022年世界和平日的講話。其中有一段:「The year 2022 marks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Holy See」(2022年是台灣與羅馬教廷建立外交關係80週年)。
中共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1日中共建黨百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有關台灣問題,習近平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並重申「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主權完整的堅強決心。」
長久以來,中國國民黨對黨的路線問題,一直舉棋不定,自從蔣經國主席在1987年總統任內,開放黨禁、報禁,台灣進入民主政治的體制。但國民黨如何從一個威權體制下的政黨,轉型為民主體制下的政黨,始終在內部有不同的聲音。
仲春的午后,我提前坐在咖啡馆,等候主人公李庆平先生到来。和往期采访的人物不同,李先生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来自文化圈,这样一位曾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会有怎样不同的经历?无数的疑问在我脑中萦绕,还没来得及细想,一位长者已风度翩翩地走来,方正的脸庞衬出一身正气,眉目含笑尽显儒雅之风,我当即断定他就是我在等待的人。果不其然,“你好,我是李庆平。”李先生面带微笑,向我打招呼,此时正好是约定的下午2点。
一九八六年四月,駐美代表處錢復代表向教育部李煥部長,推薦我擔任文化組組長,五月我由華府返台北,向教育部人事處報到,並赴李煥部長辦公室請示工作。李煥部長是我在中央黨部任職時的老長官,我在海外工作會任職時,他擔任組織工作會主任,後出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一九八四年調任為教育部長,是經國先生的左右手,無論在黨部或政府皆有相當聲望,一九八七年李部長調任為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李部長在他辦公室,非常親切的與我談到他對駐美文化組的期望,並交代一件重要的工作,要我回華府研究如何進行,並呈報到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