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社新聞

海外華文學習是需要識認2500常用字的! –試比較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中的“隨課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的教學思路

“隨課文識字”或稱為“分散識 字”的教學思路,說的簡單些,歸根結底就是用一篇課文,引出十幾、二十來個生字進行聽、說、讀、寫的學習,以便把整個課 文學習下來。我們作為第一代移民都是在母籍國學母語(學五、六年小學《語文》)學會中文的,骨子裡認為這種“隨課文識 字”/“分散識字”的教學思路是天經地義的。………………………………………………..經過上世紀初葉“新文化運動”開始 百年來的進化, 這種“隨課文識字”的學習方法更加精細化,或者說更科學化了,而對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往往不經意地忽 略了。實際上,針對6-13歲左右的孩童,國內小學《語文》 教學大綱最最基本的教學目的卻從來沒有變更過,即掌握2500常 用生字及識認1000次常用字;也就是說,在國內學母語的條 件下,小學生需用六年全時學習時間達到此目標。
為什麼非要在國內小學六年期間也就是在12、13歲時要達到此最基本的教學 目標呢?為什麼這個“識認2500常用字”和孩子們的“12、13歲”這個時間點在華文教育 中這麼重要呢?我們經過近三十年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實踐中逐漸地深刻感悟、認識到:
1. 漢字的文字系統性 質、特點使然。 漢字是音、形、義的文字,必須識認2500常用字才能識認任何 一篇文章98.8%的文字【1】,即文中每100字裡,只有1-2字是生字,可以 通過上、下文的閱讀克服識認、理解上的障礙。這就意味著,欲要有自主閱讀 能力,就一定要突破這識認2500常用字的瓶頸口。有人比喻講,英文有26個字母,中文卻有2500個字 母,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絲絲的“形似”意味的。
2. 到了12、13歲的少年(teenage,正是 孩子們小學畢業的年齡),已經具有自己獨立思維能力,有了成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世界/知識的方法已然從8歲(大腦重量 基本發育完成)以前的整體/形象記憶(死記硬背)成功地轉換 為成人的理解記憶學習方法,進行的已經是“學習型”的閱讀而不再是“趣味型”的閱讀。這時,如果自己的文字識認能力 還是低年級(趣味型)水準的,因為滿篇生字而讀不了自己想要閱讀的文章,看不見文字學習的成就,就好像這個歲數的孩 子去玩8、9歲或更小年齡孩子的電玩遊戲一樣,心理上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在學習過程中就開始表現出心 理上的強烈抵制,故意遺忘的比學習的要更快、更多,知難而退,打起了退堂鼓。
由此可見國內小學《語文》教學大 綱規定的最基本目標是有著充分科學依據的,而各種華文教材,包括海外華文啟蒙教育的教材都遵循這種“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的教 學思路經過多年的優化、改進,均無重大缺陷,即通過整套教材的教學完成,可以保證學生們突破2500常用字的識認關,具有成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我們在北美所有從事華文啟蒙教育的教師、家 長和學校管理工作人員都是經過這樣的學習而成,這種思路在國內用小學六年全時學習母語,或者對理解記憶學習世界的成 人的華文教育證明是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充足的課時,但是對於北美幼童的華文業餘啟蒙教育來講,由於人文環境和週末 中文學校缺少充足課時的實際情況,卻成了致命的弱點。
從華文啟蒙教育所需的課時量看,假如說,國內小學每星期上五天 《語文》課,每天兩節課,一年40周來計算,那就是400學時 X 6年總共2400學時來達到此學習目標;還要加上國內學母語的是複習、鞏固、提高課堂所學的大環境。而北 美的週末中文學校多說了按一年40周(兩學期各16周+暑期8周,相當數量的學校還沒有這8周的暑期),每週一天2學時學習華文的 速率計算,一年只有80學時,按六年時間算下來,總共只有480學時,多說了只是國內小學六年《語文》教學總學時的1/5,加上北美“學了用不上”的學習、人文大環境,遵循這種“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的教學思路,不用說“掌握”2500常用字,就是想要“識認”2500常 用字,也是絕對達不到此最基本的學習目標的【2】。
如果認為 教師的師資、教學水準,以及教材的改進能夠彌補這總學時的缺失,試想,究竟要什麼樣的水準能滿足這種學習環境和條件 呢?
這就是“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的教 學思路在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中步履蹣跚,事倍功半,功虧一簣,投入與產出極不成比例的根本原因;遵循這樣的教學思 路,我們不幸地把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辦成了“不可持續”的教育,這也可以從經過幾十來年的奮鬥,社區、社團、中文 學校領導層還滿眼是“第一代移民”的實際狀況中得以印證。試想,從上世紀40年代的留學生,到60、70年代的臺灣留學生,再到80、90年代大陸留學生,哪一波的留學、移民潮不都是大量建立中文學校,大力開展推動華文業餘啟 蒙教育的嗎?但實際結果,究竟有多少他們的第二代通過週末中文學校的學習而真正地學會了中文?每週週末一天2學時,導致學習的總學時遠遠不夠用,這是不以人們意志可以改變的實際情況。既然環境改不 了,那麼能改 的就只有“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的教學 思路了。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初葉“新文化 運動”前千百年老祖宗們所使用的啟蒙教育思路,實際上是“先三(字經)/百(家 姓)/千(字文),後四書五經考秀才”的教育思路,就是所謂 的“集中識字”的思路。“讀萬卷 書,行萬里路”是古人對人生歷練的期許,但要讀書的基礎就是識字量,這識字量的形成也可以通過“集中識字”來突破, “先識字後讀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先攻下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及所需的識字量,再深入學習各種知識,這種教學思 路就被叫做“集中識字”教學思路。如果注意北美的母語教育,儘管語言文字系統不同,但啟蒙教學理念和此理念卻是相通 的,具有異曲同工效果,從這裡三、四年級的小學生每天抱著厚厚的《亨利波特》如癡如醉地閱讀可見一斑。
通過我們學校多年的探索和實踐, 這裡試比較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和隨生字表識字/集中識 字的教學思路:
不考慮年齡,一個教學模式,國內需費時六年全時進行學習,而在北美的週末中文學校裡,鮮有學生完成全套共12冊的學習,識字教學結束後,從 暨南大學《中文》第五冊(只有生字注音)學起,因生字學習、課文理解均在識字教學中解決,故能夠完成一 年學習2冊課本的進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孩子們在八歲左右大腦發育完全之前以圖像記憶/形象記憶方法(死 記硬背,歲數越小越明顯,比如,三四歲會背誦唐詩宋詞等等)為主導來學習世界的,之後才逐漸轉換成成人的理解記憶學 習方法(懂了才能記住,具有強大的邏輯思維主導、學了大量知識),在12、13歲階段定型。
此時,如果看 不到所期待的學習成果,不能閱讀/學習自己所需,必然要挫折 感主導,知難而退,忘掉的比學的還快、還多,隨著家長們“威權”力減弱,退出這種利用業餘時間刻苦學習而無成就感的 煎熬是早晚的事情了。當家長、老師們認識到這時候孩子們真的沒有學會中文時已為時已晚,“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望 洋興歎,多年的投入、期望一朝失去的悵惘、失落將伴隨餘生。這種不管孩子生理生長條件一成不變的“隨課文識字”/“分散識字”教學理念錯過的恰好是孩子們學習語言的“黃金期”:
這種“學不 會”的普遍現象在國內有充分課時及完美的學習環境中不甚明顯,但在我們所從事的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大潮中,卻成了絕大 部分移民第二代們半個多世紀以來“學不會”中文的“蜀道”!
為了徹底克 服這個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中的根本障礙,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
1. 孩子們在華文業餘啟 蒙教育的初期 (5-7歲階段,即學習語言的鼎盛“黃金期”),學習方法與成人 的理解記憶學習方法不同,也沒有 成人 學習中的目的性、堅毅、持續性,不能用成人學習世界的角度來看待、套用在此成長期孩子們的學習中。
2. 華文啟蒙教育的主要 矛盾是如何科 學、高效率地解決孩子們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基礎就在於突破2500常用字識認 的瓶頸口。在選擇任何教材和教學實踐中,一定要靜下心來算一算學時、數一數生字量,在孩子們到達12、13歲時是否能夠至少識認1500-1800常用字(即國內所說的“脫盲”水準),具有相當水準、可以“持續”學習的閱讀能力。
3. 華文啟蒙教學不單只 有“隨課文識 字”/”分散識字”、聽、說、讀、寫齊頭並進的唯一教學思路,我 們還有千百年來老祖宗用過的 “隨生字表識字”/“集中識 字”教學思路。
4. 基於北美週末中文學 校有著遠遠不 足的教學課時以及語言學習、人文大環境的實際情況,我們必須要研究孩子們在5-13歲生長期中 的生理生長條件及相對應的學習世界的方法,對於週末中文學校的5-7歲 孩子們,在他們還在以整體/形 象記憶(死記硬背)方法學習世 界的階段中,也就是在他們還在學習語言的鼎盛“黃金期”內,就要“退一步、進兩步”,把“寫”(要求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理解字義/課文”(要求具有較強的知識、文化背景) 的教學部分暫時先放下來,充分利用孩子們此時期學習世界的特殊方法,專攻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孩子們的識字量到達一定程度後,再水到渠成地引入“寫”的教學內容。至於 “理解”部分的教學內容,則已在專攻自主閱 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完成。
5. 對比上個世紀中葉國 內開展大規模 掃盲運動的師資水準,我們從事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的師資水準要高了不知多少倍;從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來講,各種教材已經 改進、提高或淘汰進行了n次,現實是其改進、提高空間都不大了;但是半個多世紀 來的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成果卻還 是一成不變,即絕大部分第二代移民經過十來年週末中文學校裡的刻苦學習,該沒學會中文還是沒有學會中文!
“十年磨一 劍”;“十年”正好跟我們的孩子在週末中文學校業餘學習的時間大致吻合。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成果的劍沒磨出來,不是所 用材料和磨劍的人出了問題就是磨劍的思路、方法出了問題。我們的第二代都是出類拔萃好學生,從事北美華文業餘啟蒙教育的 師資水準及所使用的教材跟世界各地(不包含母籍國)的比較起來也是不低的,那麼,您認為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注釋:
【1】《解開漢字之 謎》, 安子介
【2】根據暨南大學 《中文》教材每冊生字量與我校實際教學進度統計。

Categories: 僑社新聞

Tagged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