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時事專論–拜登特使團和龐佩奧離台以後 / 文:吳德里(前中央月刊總編輯)

        俄烏開戰後,拜登到底有沒有對策,能夠在歐亞同時應付中俄相互支援牽制的諸般可能狀況,已引發出國際間深層的焦慮。戰事越膠著,歐亞相關各國的領導人越難盤算,這種史無前例的全面圍堵制裁,究竟能持續多久,苦思相對或絕對的選邊站之間策略利弊得失。

        蔡政府早就靠攏美國,挺烏克蘭,但是美國到底牢靠與否,卻由於拜登一句「不派兵,不打世界大戰」,在台一樣引發漫天「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疑美論」。如今拜登的「五巨頭跨黨派特使團」已經結束三十小時旋風式訪台,龐佩奧一行也結束其四天政商訪問,正可以澄清一下這期間許多「已澄清」和「澄清不了」的事情。
        特使團緊急來台晉見蔡英文,由蔡總統首先表敘美台關係現在是:「好夥伴、更緊密、和平穩定」十字真言,對照穆倫上將所云:「美台關係深刻強健,美國將繼續穩定維持『臺灣關係法』」,雙方無疑均力圖表達對此一對現況的描敘或願景。
        然而也可以從賴清德副總統與訪問團對話相關報導中,凸顯出各自的不安與期待。賴清德說出的重點在期待台美之間能簽訂BTA,幫助台灣加入CPTPP,別讓台灣一直處於「被排除在民主經濟聯盟外」的經濟劣勢。
        猶有進者,賴清德還提到希望能「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讓「台灣也可加入共同運作」,以處於這種在形同美國親密友邦的核心保護位置。
    顯然特使團並未被授權就此要求級有所回應,起碼在新聞稿中沒有敘及,也很難想像近期戰亂大氛圍下能達成此案的可行性。值得推敲的是,報導也披露了特使團中有人就在對話中提到,美國政界曾質疑賴清德副總統的台獨立場,賴也趁機重申,「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沒有人會進行挑釁的動作」。
        這樣的回覆能夠澄清美方對副總統一貫台獨立場的疑慮,化解其「兩國論」言論可能給美中台三方帶來不可測政治影響?棘手的是,蔡政府邀請龐培奧三月三日來台演講,不出所料帶來挑釁動作,給特使團力圖「維穩和平的主旋律」製造麻煩。
  龐培奧曾貴為川普時代國務卿,是重要人物,現雖一介平民,卻擁有學、商、政界的微妙身分,且有意競選總統,此番來台藉端造勢,卻四踢鐵板,在美台關係上凸顯其角色的詭異。
        先是有媒體獨家報導,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提供我駐美代表處電報,詳細透露龐此行實為主動爭取退撫基金、勞退基金以及私部門的創投基金與企業(如金融、保險、財務投資公司)大型金庫,投資其未來將出任其董事會主席的Anarock公司為主的利益。
   要知道川普首度競選時就宣稱,最不齒卸任官員通過旋轉門、經營政商關係圖謀私利。而我外交部迄今對追查駐美代表處洩密重要公文的「深喉嚨」,是誰?還是何方?打落門牙和血吞一聲不哼,完全不像過去對付洩密公務員的狠狠處置,可見對方來頭莫測高深,出手直指龐在國外行藉勢造端營私之舉,削弱其預期的造勢力度,我外交部亦對之莫可奈何。
        其次說好的蔡英文在總統府授龐培歐特種大綬景星勳章典禮,將透過電視實況直播,這麼巧正值303全台大停電,順勢決定直播喊卡,再扼預期的媒體造勢。
        在台三度踢到鐵板事件,出在網路瞬間流傳,此次邀請龐佩奧演講的遠景基金會,簽約文件一反慣例流出,遭「匯流新聞網」公之於眾,顯示駐美代表處負責出面與美國政治公關公司簽約,訪台演講費美金十五萬,網民大嘩,質疑是否花納稅人錢邀訪龐佩奧,對台灣實質效益為何?
        演講結束當天下午舉辦國際記者會,突從原訂的一個小時縮短為三十分鐘,提問經過遠景基金會執行長選擇過濾綜合提出,且制止外籍記者當場提問,以避免難於回答的處境。
   龐來訪應是本來擬好要在台灣唱和民進黨「兩國論」,鼓吹美政府應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絕非臨時起意拋出「震撼」。結果不具震撼性效果,既是因為俄烏大戰,拜登政府力主台海穩定和平為基調,蔡政府必須調整腳步跟緊節奏;也是因為龐演講太過赤裸,此期間推動「假兩國、真台獨」,形塑對中方紅線挑釁,放眼的是其個人及幕後集團圖謀在台代銷軍火、驅趕巨額資金、開闢鉅富避險管道的買辦利潤,損人利己太超過。
   民進黨原擬三月底拋出的修憲大戲,想要調整修憲必須要有超過四分之三門檻的難度,目前民進黨在國會席位不到三分之二,所以這是為「兩國論」真台獨量身訂做的前戲。「兩國論」的重點就是要透過《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全面大翻修,改變包括國土、國會定位、政治制度、人民權利和義務、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等界定;所以會被認為是追求台獨,絕非誤會。
        烏克蘭在2018年未經全民公投,將加入北約寫進憲法,釀成血染烏克蘭的俄烏大戰。前天拜登政府已和俄國重建熱線、美新任駐華大使波恩斯和使節團也已於三月五日抵北京,展望新局休戰止戰正在節奏上,民進黨現在還是要走挑戰求戰的策略嗎?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