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葵花凤头鹦鹉,能活100岁 最终输给了互联网

之前在南澳留学的时候,在公园的草地上看到密密麻麻一大群鸟,作为大近视眼,走进了才发现,居然全是胖乎乎的大鹦鹉……

其中,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因为头上的一撮小黄毛而格外突出。它们是一种相对较大的白色凤头鹦鹉,它们在阿德莱德、墨尔本、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城市的市郊栖息地数量众多。

葵花凤头鹦鹉独特的沙哑叫声非常响亮,这是为了适应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包括热带和亚热带雨林。这些鸟天生好奇,而且非常聪明。它们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澳大利亚的城市地区。

这群在地上找食物的鹦鹉一点都不怕人,看着傻乎乎的,但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小知识——它们在地面时非常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凤头鹦鹉已经进化出了一种行为适应来防止这种情况:每当地面上有一群鸟时,树上至少有一只鸟在守卫望风。

这在澳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甚至已经进入了澳大利亚俚语——鹦鹉“cockatoo” 或者“cocky for short”——就是特指“望风的”:为防止警察突袭非法赌博集会,在门外守着的那个人。

高智商带来的滋扰

和高智商且群居的鸟生活在一起是一种什么体验?

朝夕相处下来,似乎没那么有意思。由于葵花凤头鹦鹉的数量和群居性,在当地形成了一股有组织的势力,加上它们的高智商,很多土澳民众甚至将其视为害虫,和它们展开孜孜不倦的斗争。

什么斗争?

除了吃谷物和水果、新种植的树苗这类鸟类常规操作以外,它们天生渴望咀嚼木材和其他硬质有机材料——对人类的房屋和户外家具上的软木材下手。

更有甚者,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城市里,葵花凤头鹦鹉学会了如何打开垃圾箱作为食物来源。

有人创新,有人模仿

澳大利亚悉尼南部的居民一直在为垃圾问题和葵花凤头鹦鹉进行长期斗争——人类要守卫垃圾箱,而鹦鹉想进攻垃圾箱,吃掉垃圾。研究人员在9月12日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详细这场斗争。

先来看鹦鹉方面。

科学家们在市郊74个地点收集了的738份报告,描述了鹦鹉打开垃圾桶的情况——鹦鹉用嘴和脚打开盖子,然后嘴举着箱子盖儿,自己用小碎步移动到桶的边缘,然后翻转将盖子打开,进入垃圾自助餐厅。在93%的报告中,观察到多只鹦鹉一起行动。

试图打开垃圾箱的鹦鹉基本都是雄性,它成功后,其他的鸟飞过来加入到垃圾盛宴中,并总有一只留在外面放风。

打开垃圾桶盖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过程。这一行为,通过模仿在鹦鹉中传播。根据垃圾桶的样式、重量不同,不同社区的鹦鹉开箱的方式也有所区别,这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行为是习得的,而不是遗传的。

可以相信,某一天,一只鹦鹉看着人类的样子,自己创新学会了打开垃圾桶,其他的鸟开始“天下文章一大抄”,凤头鹦鹉通过观察其他凤头鹦鹉来学习行为,最终形成了一种群体的行为模式。

最终败给了互联网

另一方面,人类开始反击了。

嗯?板砖?

人类居民试图将凤头鹦鹉挡在外面,最开始,垃圾箱的盖子上放一块砖头。板砖在鹦鹉这里不叫事儿,鹦鹉轻松调整策略,先将砖头推开。

之后,人类开始一系列操作——将水瓶绑在顶部,用绳子防止盖子翻转,用棍子、破鞋堵住铰链等等等,甚至可以花钱买到专门用于垃圾箱的鹦鹉锁。

如果人类也是通过模仿邻居的办法来加固自家的垃圾桶,那估计这是一场持久战。然而,互联网的强大就体现出来了——有效、又便宜的方法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所有人都学会了。

虽然仍然被有些聪明又执着的鹦鹉一一破解,但相比人类的“新技术”,鹦鹉的破解方法在群体中传播得很慢。

你看,在鹦鹉的社会里,模仿成功的个体,从他人那里获得灵感也是生存之道。葵花凤头鹦鹉是一种超级长寿的鸟,在野外通常有至少30年的寿命,而圈养条件下,超过100岁的已经有好几只了。

这场进攻防守的战斗,留给鹦鹉的时间还很充足。至于谁能最后赢得垃圾箱的控制权,人类赢面大,但希望土澳人能更好地理解和容忍它们,鹦鹉也加油啊!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