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頭條

“出去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芝加哥時報訊)现在许多家里有男孩的爸爸妈妈,都会多多少少羡慕那些生女孩的爸爸妈妈,因为男孩小时分性情活泼好动,而且很喜欢跑出去野,远没有女孩好带,女孩通常文静、灵巧,比较听话,让爸爸妈妈省心不少。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安分一点,最好都像女孩子一样听话,可每个孩子的性情不同,大部分孩子还是精力旺盛,喜欢“出去浪”。

所以那些喜欢“出去浪”的孩子,和喜欢“呆在家里”的孩子,长大后哪个会更加有出息呢?

01
两姐妹性格大不同,长大后的差别很大

 

茜茜和莹莹是一对表姐妹,两人的年龄只相差2个月,所以从小就在一起玩耍,两家人也经常接触。

茜茜的性格比较外向,比较男孩子气,长辈们都说她太闹腾了。在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一直都只算是班里的中等生。

平常周末,别人都在家乖乖地写作业的时间,她却总是吵吵嚷嚷地跑出去玩,学校里什么活动,她都积极参与,而且还经常和一帮男生打成一片。

莹莹则正好相反,她是那种老一辈眼中典型的“乖乖女”,平常就喜爱待在家里看书,与同学们相处也很难融入集体。

从小就不喜欢和人进行交流,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在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中,她都怕出什么洋相,能藏就藏,完全不感兴趣。

在她们俩小时候,亲戚们都说,茜茜每天只知道玩,对学习不上心,长大之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

而莹莹一看便是学习的材料,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只读圣贤书,将来一定能出类拔萃,为爸爸妈妈争光。

可是后来两个孩子的成长轨道,完全出乎成年人的预料。

茜茜考上的尽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从小就养成了大大咧咧,勇敢的性格,这让她在实习中敢于大展身手,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成为了正式员工。

莹莹自幼胆怯,考入了名牌大学,还秉持着孩提时的那种思维习惯,爱在寝室里呆着,不参与任何社团。

在生活中只遇到一点波折,就打电话给妈妈哭。在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她碰了两次壁,所以她不敢尝试。

只得回老家,让亲戚安排到银行作业,因在工作上也不出色,性情不招人喜爱,遭到同事的排挤,不久便离开了单位。

02
为什么“出去浪”的孩子,比“宅在家”的孩子混得好?

 

 

心态良好:面临窘境时乐观豁达
01

 

在生活中有十之八九的不如意,现实生活中的窘境是正常的,顺境是偶然的。

喜欢“出去浪”的孩子,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厚脸皮”,就算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也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很好的心态,抗压力比较强。

而不爱沟通的孩子,往往是在童年社交受挫后,缺少爸爸妈妈及时的科学引导,导致日后进入生疏环境特别难以适应,抗压能力差,更依赖于爸爸妈妈。

 

口才好:善于与人交往
02

 

孩子们喜爱“出去浪”,和其他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其实便是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

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经过与他人的磕碰,学会怎么和不同的人沟通,训练社交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今后易于被他人了解和接受。

 

机会多:善于处理问题
03

 

喜欢“出去浪”的孩子,在面临各种问题时,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躲避,而是思考怎么处理问题,正视困难,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会特别容易得到他人的重视,因此机会也会更多。

而喜欢“宅在家”的孩子,是长期在温室里晒着太阳的花朵,没有亲自经历过什么风雨,等到被搬出温室后,又要从头学起,这个时候已经很难适应外界了。

李玫瑾教授表示,在性格塑造中,压力抵抗力是关键。

如今的孩子远不如曾经的孩子“能扛事”,稍有不顺,首要想到的不是面临,而是躲避。

而现在孩子的学习也占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完全没有时间可以“出去浪”,也很少有时间可以去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有点娱乐时间就喜爱“呆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导致心理脆弱。

Categories: 芝加哥頭條